摘要
经济学本来是综合的,由于研究对象不同,西方经济学家将其分为宏观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以整个国民经济活动为研究对象,而微观经济学是以基层经济单位为研究对象。宏观经济的研究,最早可追溯到17世纪中期,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先驱者威廉·配弟,马克思称他为“政治经济学之父.在某种程度上也可以说是统计学的创始人”(《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第302页,1972年版).18世纪50年代,法国重农学派奠基人魁奈和亚当·斯密都被认为是早期宏观经济的研究者。直到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于1923年发表 《货币改革论》、1930年发表《货币论》、1936年发表《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后,才奠定了现代宏观经济学的基础.微观经济学是研究基层经济单位的经济行为科学,它涉及市场、价格问题,又称为市场经济学或价格理论。在凯恩斯主义产生以前,由英国剑桥大学马歇尔集大成的传统庸俗经济学中的价值和分配论,便属于这一范围。 宏观经济理论和微观经济理论是当前国际上经济科学的两大支柱.前者运用总量分析法,从总体上分析研究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经济增长速度、工农业总产值、人均国民收入、调货膨胀、财政金融、进出口贸易等重大问题.而后者是运用局部分析法。
出处
《特区经济》
北大核心
1994年第2期27-27,32,共2页
Special Zone Econom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