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经济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22-27,共6页
Economic Review
二级参考文献26
-
1周新军.社会主义社会的劳资关系研究[J].经济评论,1999(1):44-48. 被引量:13
-
2周新军.社会主义劳资关系问题初探[J].理论与现代化,1994(11):22-25. 被引量:2
-
3武建奇.应对资本范畴进行怎样的“再认识”[J].经济研究,1995,30(3):72-76. 被引量:10
-
4樊纲.“苏联范式”批判[J].经济研究,1995,30(10):70-80. 被引量:96
-
5杰文斯 郭大力(译).《政治经济学理论》[M].商务印书馆,1984.. 被引量:13
-
6.《企业、市场与法律》[M].上海三联书店,1990年版.. 被引量:4
-
7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A]..《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二卷上册[C].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 被引量:15
-
8罗纳德·科斯.《企业、市场与法律》(中译本)[M].上海三联书店,1990年.. 被引量:2
-
9恩格斯.《反杜林论》[A]..《马克思恩格斯选集>》,中文版,第3卷[C].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347、348、348页. 被引量:64
-
10.《列宁全集》第3卷[M].人民出版社,1959年版.第328页. 被引量:10
共引文献22
-
1周长城,陈群.集体谈判:建立合作型劳资关系的有效战略[J].社会科学研究,2004(4):80-83. 被引量:27
-
2石金涛,郑晓涛.劳动关系紧张的成因分析[J].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04,21(9):78-81. 被引量:3
-
3白领新.简述西方劳资关系的发展[J].河北能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5(3):26-29.
-
4龚基云.转型中的中国劳动关系对劳动关系内部构成因素的影响[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05,25(12):16-19. 被引量:5
-
5刘建洲.国有企业劳动关系转型的理论依据与模式选择[J].上海行政学院学报,2006,7(6):66-76. 被引量:4
-
6赵薇.西方劳资关系理论、实践及借鉴意义[J].生产力研究,2007(5):94-95. 被引量:6
-
7周新军.和谐社会的经济基础:劳资关系和谐[J].经济经纬,2008,25(2):89-92. 被引量:2
-
8杨正喜.珠三角以农民工为劳动者的劳资关系模式[J].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学报,2008,22(1):36-42. 被引量:5
-
9龚基云.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我国劳动关系研究的动态分析[J].全国商情,2008(5):138-140. 被引量:2
-
10刘洪明,晏荣.当代中国的劳资关系:市场转型理论的视角——国内劳资关系研究述评[J].今日科苑,2009(20):109-110. 被引量:1
同被引文献141
-
1周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资本价值[J].中国社会科学,2021(4):128-145. 被引量:81
-
2郑杭生,杨敏.社会实践结构性巨变的若干新趋势——一种社会学分析的新视角[J].社会科学,2006(10):109-115. 被引量:77
-
3刘自成.科学认识私营企业主的社会属性[J].中国统一战线,2002(8):22-24. 被引量:1
-
4周新军.社会主义社会的劳资关系研究[J].经济评论,1999(1):44-48. 被引量:13
-
5平萍.制度转型中的国有企业:产权形式的变化与车间政治的转变———关于国有企业研究的社会学述评[J].社会学研究,1999(3):72-83. 被引量:22
-
6宋时歌.权力转换的延迟效应——对社会主义国家向市场转变过程中的精英再生与循环的一种解释[J].社会学研究,1998(3):26-36. 被引量:97
-
7郭庆松,陶向龙.建国以来中国城镇失业人口问题研究[J].人口研究,1997,21(3):7-14. 被引量:11
-
8宋涛.资本和剩余价值不是资本主义经济和社会主义经济通用的经济范畴[J].高校理论战线,1995(7):19-22. 被引量:17
-
9汤龙发.马克思早期异化理论的历史渊源[J].求索,1984(1):19-26. 被引量:1
-
10卓炯.关于“《资本论》的生命力”的探讨——纪念马克思逝世一百周年[J].学术研究,1983(2):15-25. 被引量:9
引证文献18
-
1黄卫,王亚男.从劳资关系视角分析我国职业体育[J].幸福家庭,2010(18):8-10.
-
2周铁军,李志国.关于我国私营企业中劳资关系问题研究的综述[J].温州师范学院学报,2004,25(4):59-62. 被引量:1
-
3李楠.战后法国劳资关系的变化及对我国的启示[J].法国研究,2002(2):147-156.
-
4张秀霞.论西方劳资关系的发展趋势[J].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5,25(3):43-44. 被引量:2
-
5刘建洲.国有企业劳动关系转型的理论依据与模式选择[J].上海行政学院学报,2006,7(6):66-76. 被引量:4
-
6张庆伟.剩余价值生产视角下的劳资关系理论刍议[J].发展,2007(3):99-100.
-
7郭庆松.发展国有企业和谐劳动关系的理论反思与实践启示[J].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07,24(6):79-83. 被引量:11
-
8鲁玉祥,方云梅.安徽省民营经济劳资关系分析——合肥市民营经济发展调查[J].华东经济管理,2007,21(2):8-12. 被引量:1
-
9张春龙,崔燕改.我国劳资关系的形成及存在的劳资问题[J].商场现代化,2008(7):123-124. 被引量:10
-
10钱昌照.马克思劳资关系理论与当代社会[J].上海行政学院学报,2009,10(3):11-19. 被引量:4
二级引证文献195
-
1刘天语,王硕,刘鸿宇.“算法制”伦理:数字社会的组织伦理新向度[J].自然辩证法研究,2023,39(6):78-84. 被引量:5
-
2曹明睿,侯妍.新业态从业人员职业伤害保障路径研究[J].忻州师范学院学报,2023,39(6):103-108.
-
3吕景春.数字经济下共享型和谐劳动关系的建构机理与实现路径[J].马克思主义研究,2023(2):72-82. 被引量:15
-
4王阳,许皖豫.马克思社会理论的时间性审视及其当代意义[J].社会主义研究,2023(4):50-57.
-
5高文珺.新就业形态下外卖骑手社会流动特点和影响因素[J].山东社会科学,2021(5):100-108. 被引量:17
-
6崔岩.就业质量视角下的外卖骑手就业脆弱性研究[J].山东社会科学,2021(5):93-99. 被引量:32
-
7邓智平.“接单游戏”与平台经济中的劳动实践——以外卖骑手为例[J].求索,2021(3):108-117. 被引量:40
-
8高夏丽.“00后”整顿职场?——新时代青年的职场生存实践及其形成机制[J].当代青年研究,2023(6):77-88. 被引量:1
-
9殷林飞,程恩富,张国献.马克思劳动者发展思想的逻辑机理与当代价值[J].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22(2):76-87. 被引量:4
-
10孙冬鑫,刘鸣筝.无止境劳动:剥削必然性下平台劳动者的生存处境和解放路径[J].劳动哲学研究,2023(1):356-365.
-
1钱昌照.马克思劳资关系理论与当代社会[J].上海行政学院学报,2009,10(3):11-19. 被引量:4
-
2迟诚.马克思的劳资关系理论及其当代意义[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4(12):21-22.
-
3周晓梅.马克思的劳资关系理论与我国私营企业劳资关系的性质和特点分析[J].当代经济研究,2008(10):7-10. 被引量:7
-
4钱昌照.《资本论》中的劳资关系思想研究[J].理论月刊,2008(11):16-19. 被引量:5
-
5王久华.知识价值论——知识经济学的核心理论[J].学术研究,1999(3):32-38. 被引量:6
-
6赵早.马克思劳资关系理论体系及其现实意义[J].黄河科技大学学报,2012,40(6):36-40. 被引量:1
-
7陈佳.世界市场视野下发展中国家劳资关系探析[J].吉林工商学院学报,2010,26(2):16-19.
-
8许兴亚.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劳资关系理论中的若干问题[J].海派经济学,2008,6(1):90-106.
-
9徐祥军.马克思主义劳资关系理论及其现代解读[J].忻州师范学院学报,2011,27(5):59-61.
-
10韩金华.马克思劳资关系理论的主要特征及其现实价值[J].当代经济研究,2009(12):6-10. 被引量: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