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社会科学创新
被引量:7
Comments on creations in social sciences
出处
《北京社会科学》
CSSCI
2001年第2期4-12,共9页
Social Sciences of Beijing
同被引文献109
-
1人文社科文献资源共建、共知、共享北京宣言[J].大学图书馆学报,2007,25(2):4-5. 被引量:5
-
2晋琳琳,孙海法.高校科研创新团队的组织资源管理研究[J].中国管理科学,2007,15(z1):641-645. 被引量:6
-
3刘胜康.理论创新与哲学社会科学的繁荣[J].重庆工学院学报,2002,16(3):11-15. 被引量:1
-
4А.Д.乌尔苏尔,赵国琦.论社会信息学的发展[J].国外社会科学,1991(5):33-38. 被引量:3
-
5王世强,光翠娥.组建科研团队 提升地方高校科技实力[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4,25(8):118-121. 被引量:36
-
6杨家栋,秦兴方.社会科学研究成果的评价及其指标体系[J].齐鲁学刊,2001(2):122-128. 被引量:27
-
7包心鉴.创新:社会科学研究永恒的主题[J].浙江社会科学,2001(6). 被引量:3
-
8刘丽君,唐水源.基于CAS理论的大学多主体科技合作的体制与机制研究[J].研究与发展管理,2004,16(5):82-88. 被引量:6
-
9郑德俊.图书情报学专家主持的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建立和完善哲学社会科学评价体系研究》启动[J].大学图书馆学报,2004,22(6):42-42. 被引量:3
-
10刘梅.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问题意识与理论创新[J].技术与创新管理,2005,26(1):22-25. 被引量:7
引证文献7
-
1熊文.哲学社会科学创新问题研究述评[J].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7,60(6):772-776. 被引量:3
-
2邱均平,谭春辉.哲学社会科学创新能力及评价现状分析[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4(2):66-71. 被引量:6
-
3王明生,王海洲.人文社会科学的学科交叉、创新与发展[J].中国高等教育,2008(12):30-32. 被引量:7
-
4马海群.论社科信息管理创新[J].情报资料工作,2011,32(1):29-32.
-
5谌伦华,陈丽.改良式下腹切口缝合121例体会[J].川北医学院学报,2000,15(1):46-46.
-
6谢晖,任倩,段万春.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团队内在合作成效的影响因素机理分析[J].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2021,23(2):65-74. 被引量:1
-
7陈广仁.科学创新的涵义[J].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40(3):8-11. 被引量:4
二级引证文献21
-
1张颖春,张慧颖,李国旗.从控制论的创立看重大科学创新的条件[J].科技管理研究,2009,29(1):271-272.
-
2穆卫国.基于Google Scholar引文统计的我国哲学学术专著出版状况分析[J].图书馆论坛,2009,29(2):168-171. 被引量:8
-
3刘丰.加快交叉学科建设 提升高等院校科研创新力[J].技术与创新管理,2009,30(6):722-725. 被引量:4
-
4钱玲飞,杨建林,张莉.基于关键词分析的学科创新力比较——以情报学图书馆学为例[J].情报理论与实践,2011,34(1):117-120. 被引量:28
-
5钱玲飞,杨建林,张莉.基于灰色关联度的学科创新力影响因素权重分析——以情报学为例[J].图书情报工作,2011,55(16):37-41. 被引量:12
-
6王永灿.人文精神与创新人才培养——试谈钱学森之问[J].湘南学院学报,2012,33(3):96-99. 被引量:2
-
7杨建林,邓三鸿.人文社会科学学科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基本框架[J].情报科学,2013,31(9):20-24. 被引量:6
-
8余平静,孙璐薇,张宇.成都市2000—2012年哲学与人文社会科学论文产出状况及对策分析[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4,24(1):155-158. 被引量:1
-
9于海波.人文社会科学跨学科交叉研究的创新与边界——以旅游研究为例[J].旅游学刊,2014,29(12):93-100. 被引量:6
-
10韦德相.加强马克思主义哲学社会科学的基础理论探究[J].青年与社会,2015,0(1):356-356.
-
1邱岚.论新时期领导干部的创新和创造素质[J].实事求是,2002(1):18-20. 被引量:1
-
2余前.北京市社会科学院召开“社会科学研究的改革与创新”研讨会[J].社会科学管理与评论,1999(3):30-30.
-
3孙英杰.论少数民族干部的创造素质[J].中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7,9(3):123-126.
-
4陈永胜,曹伟,杨梅.论社会科学创新[J].社会科学管理与评论,2001(1):9-17. 被引量:3
-
5李玉堂.浅谈现代领导者创造素质形成的条件及特征[J].中共天津市委党校学报,1996(1):52-55.
-
6宁鸿.人文社会科学如何创新[J].科学新闻,2001,5(4):9-9.
-
7马维胜.谈谈少数民族干部的创造素质与青海经济发展[J].青海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0,26(1):137-139.
-
8黄文澜.浅谈教师创造素质的培养[J].宁德师专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1):64-67.
-
9袁学军.浅谈图书馆为社会科学创新的信息服务[J].高校社科信息,2002(3):45-46.
-
10理查德.斯维德伯格,吴苡婷.作为一种社会结构的市场[J].社会,2003,23(2):42-49. 被引量:1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