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陶渊明与六朝文人隐逸之风
被引量: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远在传说中的五帝时代,中国就出现了隐逸之士,其中声名最著、影响最大的当首推许由。传说尧欲禅让天下与许由,许由坚辞不受,“遁耕于中岳颍水之阳,箕山之下,终身无经天下色。”谁知尧太不识趣,又召许由为九州长,许由恶闻其声,洗耳于颍水之滨,以示决绝之意。许由首开此例,隐逸之风便一发而不可止,三代以后,愈煽愈炽,风弥不绝。
作者
卫绍生
机构地区
河南省社会科学院
出处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0年第3期77-81,共5页
Academic Journal of Zhongzhou
关键词
陶渊明
六朝时期
文人
隐逸风气
隐士
诗人
历史背景
分类号
I206.2 [文学—中国文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9
引证文献
1
二级引证文献
4
同被引文献
9
1
李建中.
试论陶诗的人格精神[J]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7(6):76-82.
被引量:8
2
刘绍瑾.
自然:中国古代一个潜在的文学理论体系[J]
.文艺研究,2001(2):30-37.
被引量:18
3
蔡锺翔.
中国古代的文艺本体论[J]
.文艺理论研究,2001(1):13-20.
被引量:4
4
钟优民.世纪回眸 陶坛百年[J]社会科学战线,2001(02).
被引量:1
5
李剑锋.加强陶渊明接受史研究[J]九江师专学报,2000(03).
被引量:1
6
李文初.陶渊明享年研究:历史的回顾与审视[J]九江师专学报,2000(01).
被引量:1
7
胡适撰骆玉明导读白话文学史[M].
被引量:1
8
袁行霈.陶渊明研究[M]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
被引量:1
9
钱志熙.
论中古文学生命主题的盛衰之变及其社会意识背景[J]
.文学遗产,1997(4):13-21.
被引量:5
引证文献
1
1
木斋.
陶渊明自然本体论(一)[J]
.天中学刊,2004,19(1):67-74.
被引量:4
二级引证文献
4
1
史超,张黎.
谈陶渊明“不炼金丹,不坐禅”的态度[J]
.短篇小说(原创版),2012(18):113-114.
2
姜鹏飞,吴南瑛,彭文良,钟静,王海南.
中国诗史演进历程的再诠释——木斋近期诗体研究评述[J]
.天中学刊,2005,20(3):64-70.
3
何晓敏.
生与死、出与处的双重突围——陶渊明生命观及其诗文生命主题之探微[J]
.黄冈师范学院学报,2005,25(4):24-28.
被引量:3
4
彭沈莉.
南朝文人自然审美观研究综述[J]
.内江师范学院学报,2014,29(3):91-95.
1
骆礼刚.
略论中国古代隐逸风气的文化内涵[J]
.贵州社会科学,2000(6):45-47.
2
佐九虎.
陶渊明与中国传统隐逸风气的形成[J]
.学术交流,2006(6):142-144.
被引量:1
3
代凯丽.
嵇康诗歌风格的文化精神探析[J]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24(1):91-94.
4
苏丽华.
王维山水诗的意境[J]
.职业,2011(35):129-129.
5
李红霞.
唐代士人的社会心态与隐逸的嬗变[J]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41(3):114-120.
被引量:21
6
万全.
古代隐逸风气对文学创作的影响[J]
.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2,28(1):23-25.
7
金五德,戴文霞.
为仕而隐,非为隐而隐——孟浩然隐因探微[J]
.湖南涉外经济学院学报,2007,0(3):67-72.
8
李桂芹.
《千秋雅调》与清初江南隐逸风气[J]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40(2):143-148.
被引量:2
9
巨传友.
秦观的贬谪诗词与湖湘古文化底蕴[J]
.萍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19(1):52-56.
10
曾玉玲.
半生辗转归田园 心静气闲乐山水——试比较王维、孟浩然山水田园诗的异同[J]
.成都教育学院学报,2006,20(4):83-84.
被引量:2
中州学刊
1990年 第3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