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电子邮件能否作为诉讼证据——从全国首例电子邮件为定案证据案谈起
被引量:11
Can E-mail be used as evidence in lawsuits
出处
《华东政法学院学报》
2001年第3期75-78,共4页
Journal of The East China University of Politics and Law
参考文献3
-
1全国首例电子邮件作为定案根据案[J].新民周刊,2000,(49):29-29. 被引量:3
-
2常怡主编,吴明童,田平安副主编..民事诉讼法学 修订版[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6:474.
-
3黄茂荣.《法学方法与现代民法》,国立台湾大学法律学系法学丛书编辑委员会,1993年出版,第7—8页. 被引量:4
同被引文献108
-
1冯仁强.评“民事上诉禁止不利益变更原则”[J].法学,2001(8):51-53. 被引量:16
-
2刘学在.民事裁定上诉审程序之检讨[J].法学评论,2001,19(6):57-64. 被引量:21
-
3王建平.邮寄送达至收发室是否有效[J].政治与法律,2001(5):66-69. 被引量:2
-
4韩波.论加拿大《统一电子证据法》的立法价值[J].政治与法律,2001(5):75-78. 被引量:28
-
5江伟,肖建国.论我国强制执行法的基本构造[J].法学家,2001(4):83-90. 被引量:28
-
6沈木珠.论电子证据问题[J].法学杂志,2001,22(4):16-19. 被引量:13
-
7张卫平.民事证据法:建构中的制度移植[J].政法论坛,2001,19(4):87-96. 被引量:16
-
8胡常龙.证人拒绝作证制度研究[J].政法论坛,2001,19(3):69-76. 被引量:21
-
9陈刚.抗辩与否认在证明责任法学领域中的意义[J].政法论坛,2001,19(3):77-84. 被引量:33
-
10汤维建.关于证据属性的若干思考和讨论——以证据的客观性为中心[J].政法论坛,2000,18(6):127-139. 被引量:102
引证文献11
-
1何春花.浅析数据电讯证据的性质及其效力[J].湖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2(z1):18-21.
-
2刘学在,张新宝.民事诉讼法学研究述评[J].法学研究,2002,24(1):143-149. 被引量:1
-
3沈木珠.论电子证据的法律效力[J].河北法学,2002,20(2):15-19. 被引量:24
-
4谈萧,张文楚.电子商务诉讼的举证责任分析张文楚[J].电子知识产权,2002(6):38-41.
-
5于海防,姜沣格.数字证据的程序法定位——技术、经济视角的法律分析[J].法律科学,2002,20(5):104-115. 被引量:18
-
6刘敏.电子时代中国民事诉讼的变革[J].人民司法,2011(5):70-74. 被引量:10
-
7戴定丽.关于电子文件证据资格的思考[J].档案,2002(4):4-8. 被引量:5
-
8于海防,姜沣格.数字证据对我国民事证据体系的影响[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2,16(5):86-92. 被引量:4
-
9孙军,周瑛.电子文件在诉讼证据中的地位及其证明力的保障[J].兰州商学院学报,2003,19(3):96-98.
-
10蒋利和.电子邮件的法律规范浅析[J].广西社会科学,2004(2):105-108. 被引量:1
二级引证文献64
-
1徐向阳.数字证据的可信性和科学性研究[J].光盘技术,2007(2):8-10.
-
2赵艳霞.电子证据在刑事审判中的应用[J].山东法官培训学院学报,2009,25(5):95-96. 被引量:2
-
3刘显鹏.论电子证据的认证规则体系——以《民事诉讼法》修订为背景[J].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34(2):87-91. 被引量:6
-
4刘宏宇,张越今.电子证据的法律定位[J].公安研究,2004(11):75-80.
-
5于辉.浅谈高等学校财务电子档案的管理[J].黑龙江史志,2015(8):66-66. 被引量:1
-
6王芳.数字证据的性质及相关规则[J].法学,2004(8):72-79. 被引量:12
-
7段晓梅.点击式合同的民事纠纷的管辖及其证据规则[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28(6):69-74.
-
8冯俊升.《电子签名法》若干问题研究[J].北京档案,2004(10):22-23. 被引量:6
-
9赵金龙,任学婧.论电子合同[J].当代法学,2003,17(8):43-48. 被引量:2
-
10张越今.浅析电子证据的法律定位[J].网络安全技术与应用,2005(1):12-15. 被引量:2
-
1WT梅杰,李雁.合同法[J].上海政法学院学报(法治论丛),1991,14(3):16-21.
-
2增强法律意识 维护法律权威[J].人民司法,1990(1):21-21.
-
3李小群.答读者问[J].青苹果,2005,0(10):38-39.
-
4佳木江南.一百万元引发的亲情纠纷[J].金秋,2011(7):7-8.
-
5贵达.古人破疑案[J].小学教学研究(教研版),2012(11):15-16.
-
6林海.录音录像在司法实务中的证据效力[J].青年与社会,2013(6):68-69.
-
7耿欣平,刘建刚,刘芳芳.刑事诉讼书面证据与书证[J].法制与社会(旬刊),2009(27):70-70.
-
8蔡虹.电子时代的“有效证据”[J].互联网周刊,2000(48):27-27.
-
9贵达.古人破疑案[J].科海故事博览,2012(3):30-31.
-
10王申.全国首例以电子邮件为定案证据的劳动争议案理论研讨会综述[J].法学,2001(2):70-72. 被引量:1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