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温州 临夏的未来──访临夏回族自治州州委书记程正明
被引量:3
出处
《发展》
2001年第8期64-67,共4页
同被引文献14
-
1刘春艳,白永平.甘宁青段黄河经济带发展研究[J].地域研究与开发,2005,24(1):62-65. 被引量:12
-
2方钰.临夏回族自治州志[M].兰州:甘肃人民出版社,1993.137. 被引量:1
-
3联合国开发署.1999中国人类发展报告—经济转轨与政府的作用[R].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9.35-43. 被引量:1
-
4王绍光 胡鞍钢.中国国家能力报告[R].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1993.86. 被引量:5
-
5马富元.甘肃省民族地区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M].兰州:甘肃民族出版社,2003. 被引量:1
-
6宋剑锋.黄羊川:"软件民工"的摇篮[J].电脑报,2004,(10). 被引量:1
-
7李小林,宏文,老巴.临夏:中国第一批少数民族股民诞生地[J].中国民族,1997(12):10-14. 被引量:2
-
8鲁显敏.临夏:回首“民营”路[J].中国民族,1995(11):41-42. 被引量:1
-
9段汉明.贫困的城市群带如何发展——黄河上游城镇密集区发展透视[J].城市规划,2000,24(11):16-19. 被引量:14
-
10薛东前,姚士谋,李波.我国省会城市职能类型的分离与职能优化配置[J].地理科学进展,2000,19(2):150-154. 被引量:74
二级引证文献15
-
1李海月,曾云.临夏经济的兴衰及其产业特征分析[J].兰州石化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8(4):52-55. 被引量:1
-
2聂华林,杨敬宇.兰州—西宁—银川经济区建设战略构想[J].西安财经学院学报,2010,23(3):5-10. 被引量:2
-
3南宇.西北丝绸之路区旅游中心城市合作开发网络模式研究[J].经济地理,2010,30(6):1038-1042. 被引量:21
-
4杨敬宇,聂华林.兰州—西宁区域经济一体化试验区建设研究[J].地域研究与开发,2010,29(4):27-31. 被引量:9
-
5张志斌,陆慧玉.主体功能区视角下的兰州—西宁城镇密集区空间结构优化[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10,24(10):13-18. 被引量:7
-
6聂华林,杨敬宇.推动兰州—西宁—格尔木—拉萨联动发展的现实基础与路径选择[J].开发研究,2011(3):1-5. 被引量:2
-
7董翰蓉,张宇硕,石培基.兰州-西宁-银川城市带城市流强度分析及优化建议[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11,25(12):27-32. 被引量:13
-
8王海飞,张志强.基于区域联动视角的兰州—西宁经济区的崛起[J].甘肃社会科学,2012(1):194-198. 被引量:10
-
9黄建毅,刘毅,马丽,高晓路,季珏.城市区域的发展定位研究——以大克拉玛依地区为例[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12,26(9):119-124. 被引量:1
-
10韩宏霞.西宁历史地理研究综述[J].文学界(理论版),2012(11):365-367.
-
1程正明.临夏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要突出五个重点[J].人大研究,2000(3):67-70.
-
2王学仁.临夏扶贫工作中的主要问题及其战略调整[J].科学.经济.社会,1991,9(3):10-13.
-
3姜信治.落实科学发展观 构建和谐临夏[J].党的建设,2005(12):22-22.
-
4马正录.“人大代表话发展”之临夏——特色产业:民族地区经济发展之路[J].发展,2005(3):34-34.
-
5马拥庆.大力发展临夏民营经济的思考[J].农业科技与信息,2008(24):8-9.
-
6魏林军.融入“一带一路”倡议打造临夏开放型经济[J].中国经贸,2016,0(18):43-43.
-
7巴于茜.临夏回族自治州商贸流通业发展现状分析[J].知识经济,2012(12):116-117.
-
8李树基.甘肃老困地区贫困的基本特征[J].甘肃社会科学,1994(6):69-70.
-
9吕磊,杨林,石培基.近20年来甘肃省区域经济差异的动态分析[J].西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44(3):95-100. 被引量: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