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营山县退耕还林与旅游开发相结合初探
被引量:
2
Preliminary discussion on the combination of reusing sloping fields for plantation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ourism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从营山县的自然、社会经济条件出发 ,根据本县旅游资源、坡耕地现状 ,分析了退耕还林与旅游开发相结合的必要性 ,提出了二者相结合的七项对策 ,并就旅游开发区内的退耕还林建设模式进行了初步探讨。
作者
杨其学
机构地区
四川省营山县林业局
出处
《四川林业科技》
2001年第2期29-32,共4页
Journal of Sichuan Forestry Science and Technology
关键词
退耕还林
旅游开发
森林公园
规划设计
个体承包
科技
资金
营山县
分类号
S718.5 [农业科学—林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3
共引文献
18
同被引文献
33
引证文献
2
二级引证文献
2
参考文献
3
1
国家林业局.西部地区林业生态建设与治理模式[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0.1-73.
被引量:15
2
周泽贵.
退耕还林有关问题的思考[J]
.四川林业科技,2000,21(2):78-80.
被引量:5
3
高林.
城市郊野田园风景区建设初探[J]
.国土绿化,2000(4):9-9.
被引量:2
共引文献
18
1
牟菊英,潘攀,周述祥,赵皓艾,黄永强,唐成.
四川省的退耕还林植被恢复经营模式[J]
.西部林业科学,2005,34(2):63-67.
被引量:2
2
张会儒,王晓慧,吴蝉有.
中阳县林业生态建设规划研究[J]
.林业调查规划,2006,31(1):67-71.
被引量:4
3
赵昀.
西宁市郊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J]
.青海农林科技,2007(3):32-33.
被引量:1
4
李成军,孙洪范,张延新.
嫩江沙地几种沙产业模式的探讨[J]
.防护林科技,2007,20(5):108-109.
被引量:1
5
白育英,樊文颖,崔远毅,武霆,葛莉莉,任建民.
内蒙古大青山生态脆弱带封山育林模式研究[J]
.内蒙古林业科技,2007,33(2):9-12.
被引量:4
6
冯长红,贺康宁,任宝俊,张立玲.
河北省京津风沙源区困难立地植被恢复主要模式与技术[J]
.辽宁林业科技,2009(1):52-56.
被引量:11
7
黄永祥,廖声熙,李昆.
金沙江流域鹤庆县退耕还林高效配置模式研究[J]
.现代农业科技,2009(11):306-307.
8
杨雪霞,杨艳华,张占强.
罗山自然保护区森林防火工作探究[J]
.安徽农学通报,2010,16(7):176-176.
9
魏伦.
巴州区难造林地造林绿化问题探讨[J]
.四川林勘设计,2012(4):31-33.
10
杨雪霞,张占强.
宁夏罗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森林防火工作实践与探索[J]
.安徽农学通报,2013,19(14):108-110.
被引量:1
同被引文献
33
1
任杨俊,赵光耀,李建牢,赵俊侠,梁其春.
黄土丘陵沟壑区(Ⅲ)山坡地林草植被配置模式研究[J]
.水土保持学报,2001,15(6):78-80.
被引量:10
2
王晓南,孟广涛,姜培曦,方向京,苏建荣.
浅谈植物措施在水土保持中的作用机理[J]
.水土保持应用技术,2008(4):25-27.
被引量:14
3
龚伟,胡庭兴,宫渊波,张健.
退耕还林中林草模式效益评价与物种的选择与配置[J]
.四川林勘设计,2004(3):1-7.
被引量:18
4
严贤春,苏智先,胥晓,彭正松,唐小平,罗辅燕.
丘陵区生态农业旅游的垂直景观生态研究[J]
.生态学杂志,2005,24(7):790-794.
被引量:7
5
严岩,赵景柱,王延春,罗祺姗.
中国耕地资源损失驱动力分析[J]
.生态学杂志,2005,24(7):817-822.
被引量:44
6
田锋,石辉,黄林.
三峡库区小流域水土流失的生物治理措施[J]
.人民长江,2005,36(10):64-66.
被引量:8
7
杨子生,刘彦随,卢艳霞.
山区水土流失防治与土地资源持续利用关系探讨[J]
.资源科学,2005,27(6):146-150.
被引量:32
8
游珍,李占斌,蒋庆丰.
坡面植被分布对降雨侵蚀的影响研究[J]
.泥沙研究,2005,30(6):40-43.
被引量:20
9
李智广,刘秉正.
我国主要江河流域土壤侵蚀量测算[J]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2006,4(2):1-6.
被引量:30
10
Mihara M. Effects of agricultural land consolidation on erosion processes in semi-mountainous paddy field of Japan[ J].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Engineering Research, 1996,64 ( 3 ) : 237 - 238.
被引量:1
引证文献
2
1
胡慧蓉,宫渊波,胡庭兴.
“一山三带”水土保持植被恢复模式的探讨[J]
.中国水土保持,2010(7):37-40.
被引量:1
2
胡仲义,吴长飞.
南方低丘生态脆弱区退耕还林(草)的思考[J]
.江西林业科技,2003,31(1):25-28.
被引量:1
二级引证文献
2
1
皇甫大林.
浅谈西藏水土流失治理技术研究[J]
.中国水利,2011(2):33-35.
被引量:5
2
包贵萍,梁小亮,梁颖,耿槟,徐保根.
南方红壤丘陵耕地生态修复补偿标准研究[J]
.资源科学,2019,41(2):247-256.
被引量:12
1
陈东.
营山县退耕还林与旅游开发相结合探讨[J]
.南方农业,2014,8(07X):96-97.
2
刘金文.
农机与农艺结合探析[J]
.现代农业科技,2010(19):220-221.
被引量:11
3
王忠友.
配方施肥创花生高产[J]
.现代农业,2011(4):32-33.
4
方染.
宁肯少造林 不愿白造林[J]
.新疆林业,1989(4):8-8.
5
韩清.
情注荒山一片绿——记元谋县荒山造林大户黄有春[J]
.云南林业,2005,26(5):13-13.
6
朱镕基对天然林保护工程提出要求 力求五年初见成效[J]
.林业与生态,1999,0(11):1-1.
7
柴永峰,朱树华.
榆阳区退耕还林工程实施现状与发展对策[J]
.现代园艺,2009,32(10):56-57.
被引量:2
8
苏雪娇.
杨干象防治技术[J]
.农村实用科技信息,2009(7):50-50.
9
贾亚昆.
临夏非公林业异军突起[J]
.甘肃林业,2005(1):46-46.
10
殷占文,徐玉莲.
浅谈现代农业发展中农机与农艺相结合的措施[J]
.农业与技术,2015,35(11):52-52.
被引量:11
四川林业科技
2001年 第2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