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河北学刊》
CSSCI
1999年第3期9-14,共6页
Hebei Academic Journal
共引文献6
-
1张殿兴,赵金康.读魏宏运先生的新编《中国现代史》[J].史学月刊,2004(10):19-22.
-
2王涛,陈鹏.近十年五四时期实用主义思想研究综述[J].文山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19(2):24-28.
-
3张艳.对五四时期“问题与主义”之争历史阐释的学术解读[J].中共党史研究,2010(5):54-63. 被引量:5
-
4卢毅.新思潮激荡中的“问题与主义”之争[J].党史文汇,2012(3):4-10. 被引量:1
-
5刘暖.“问题与主义”之争研究的历史溯源、主要论域及发展进路[J].河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21(5):95-103.
-
6向吉发,张全之.学术·思想·风骨——论魏绍馨先生的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J].临沂大学学报,2023,45(4):93-101.
同被引文献145
-
1董国强.论“问题与主义”之争前后的李大钊思想——对争论性质的再探讨[J].社会科学研究,2004(4):99-104. 被引量:9
-
2钱素敏.“问题与主义”之争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J].知识经济,2008(5):176-177. 被引量:1
-
3杨梅媛.谁主沉浮——浅论五四运动的领导权[J].黑龙江史志,2012(21):15-17. 被引量:1
-
4朱务善.五四革命运动是否就是新民主主义革命?[J].历史研究,1962(4):52-57. 被引量:8
-
5朱志敏,宁敏峰.90年代国内五四运动研究述评[J].教学与研究,1999(5):24-30. 被引量:4
-
6陆剑杰.中国的自由主义和中国的马克思主义之关系的历史、现状与未来[J].哲学研究,1999(11):22-31. 被引量:16
-
7倪培强,池中莲.也谈“问题与主义”之争及其影响[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20(2):3-9. 被引量:4
-
8郭荣华,贺瑞虎.对新民主主义革命开端问题的再思考[J].江西社会科学,1998,18(12):52-54. 被引量:3
-
9王先俊.五四运动与中国现代化进程[J].学术界,1999(3):5-9. 被引量:2
-
10史云波,董德福.梁启超: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先驱[J].中州学刊,1999(1):123-129. 被引量:5
引证文献6
-
1张殿兴,赵金康.读魏宏运先生的新编《中国现代史》[J].史学月刊,2004(10):19-22.
-
2张艳.对五四时期“问题与主义”之争历史阐释的学术解读[J].中共党史研究,2010(5):54-63. 被引量:5
-
3付锦睿.五四时期“问题与主义”之争的百年回顾与当代价值[J].广东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8(4):103-107.
-
4刘成成,陈华建,李永峰.新中国以来国内五四运动若干问题研究述评[J].广东党史与文献研究,2019,0(6):99-109.
-
5刘德军,刘茂旺.改革开放以来“问题与主义”研究述论[J].南阳理工学院学报,2020,12(1):1-6.
-
6刘暖.“问题与主义”之争研究的历史溯源、主要论域及发展进路[J].河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21(5):95-103.
-
1任会来,张丽丽.试论胡适与“问题与主义”之争[J].作家,2013,0(06X):185-186.
-
2李安增,刘煜.“问题与主义”之争的再评价[J].晋阳学刊,1997(3):64-69. 被引量:5
-
3程敬恭,梁建秀.“问题与主义”之争对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启示[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11,23(6):5-8.
-
4倪培强,池中莲.也谈“问题与主义”之争及其影响[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20(2):3-9. 被引量:4
-
5张宝明.“问题”与“主义”:两种思想谱系的历史演绎——从知识社会学的视角看《新青年》和《每周评论》的衔接[J].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2004,41(2):65-73. 被引量:5
-
6何广源.浅谈“问题与主义”之争[J].人间,2015,0(31):78-78.
-
7乔静.是对立,还是统一:“问题与主义”之争的启示[J].理论观察,2005(6):71-73. 被引量:1
-
8高正礼.“问题与主义”之争的若干辨析[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39(4):373-378. 被引量:4
-
9卢毅.新思潮激荡中的“问题与主义”之争[J].党史文汇,2012(3):4-10. 被引量:1
-
10乔雪梅.如实评价“问题与主义”之争[J].承德民族师专学报,2005,25(2):107-107. 被引量: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