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十九世纪末至二十世纪初西方关于纳西文化研究的述评
被引量:
9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纳西文化的研究在国际学界享有引人注目的特殊地位,除去纳西文化本身神奇丰富的内容及其多学科价值外。
作者
木仕华
出处
《云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9年第1期88-92,共5页
Journal of Yunnan University of the Nationalities(Social Sciences)
关键词
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
纳西族
西学者
纳西文化研究
研究成果
沙畹
考狄
劳佛
分类号
G03 [文化科学]
K285.7 [历史地理—历史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3
共引文献
28
同被引文献
92
引证文献
9
二级引证文献
31
参考文献
3
1
巴茅.
东巴文化进入国学研究领域[J]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19(A01):85-85.
被引量:1
2
桑兵.
伯希和与近代中国学术界[J]
.历史研究,1997(5):114-137.
被引量:24
3
杨福泉.
西方纳西东巴文化研究述评[J]
.云南社会科学,1991(4):55-61.
被引量:6
共引文献
28
1
王冀青.
伯希和1909年北京之行相关日期辨正[J]
.敦煌学辑刊,2011(4):139-144.
被引量:3
2
朱溢.
陈寅恪中国中古史理论体系的建立[J]
.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24(2):31-38.
被引量:3
3
潘崇,贾鸽.
清末新政时期政、学关系初探——以端方、罗振玉交往为中心的考察[J]
.长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0(6):106-109.
被引量:1
4
崔志伟.
纳西族民间文学对东巴教的汲取——兼谈二者的区别[J]
.美与时代(美学)(下),2010(10):97-99.
5
张太原.
从研究对象到研究路径——由近年来的傅斯年研究看人物研究的新视野[J]
.史学月刊,2011(2):122-127.
被引量:6
6
和继全.
东巴文百年研究与反思[J]
.思想战线,2011,37(5):34-41.
被引量:8
7
肖文飞.
沈曾植书风演变的几个点[J]
.中国书画,2013(1):32-59.
被引量:1
8
樊霞.
陈垣西学动力考[J]
.宿州学院学报,2013,28(2):4-7.
9
甘露.
东巴文抽象词汇及其表现形式[J]
.大理师专学报,2001(1):30-34.
10
王冀青.
清宣统元年(1909年)北京学界 公宴伯希和事件再探讨[J]
.敦煌学辑刊,2014(2):130-142.
被引量:11
同被引文献
92
1
安东尼·杰克逊,杨健吾.
纳西族研究的过去、现在和未来[J]
.世界民族,1992(6):45-53.
被引量:3
2
潘发生.
丽江木氏土司向康藏扩充势力始末[J]
.西藏研究,1999(2):44-52.
被引量:16
3
梁宗华.
道家哲学向宗教神学理论的切换──《老子想尔注》“道”论剖析[J]
.哲学研究,1999(8):51-57.
被引量:7
4
木仕华.
纳西东巴文中的卐字[J]
.民族语文,1999(2):58-64.
被引量:7
5
董艳.
浅析世界双语教育类型[J]
.民族教育研究,1998,9(2):41-46.
被引量:33
6
潘发生.
《木氏宦谱》部分疑难地名考释[J]
.思想战线,1998,24(12):92-97.
被引量:5
7
杨正文.
从岩画到东巴象形字[J]
.思想战线,1998,24(10):53-58.
被引量:1
8
巴莫阿依.
彝文仪式经书与彝文《驱鬼经》[J]
.中国典籍与文化,1999(2):100-104.
被引量:5
9
汪宁生.
从原始记事到文字发明[J]
.考古学报,1981(1):1-44.
被引量:112
10
陈振寰,王宪钿.
文字结构、文字体系和汉字的性质[J]
.社会科学战线,1987(1):316-326.
被引量:8
引证文献
9
1
宋光淑.
纳西东巴文化数据库及其网站的建立[J]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4(S1):63-66.
被引量:5
2
王耀芬,和跃.
纳西语使用现状及其维护[J]
.科技创新导报,2008,5(20):165-166.
被引量:4
3
和继全.
东巴文百年研究与反思[J]
.思想战线,2011,37(5):34-41.
被引量:8
4
杨林军.
《木氏宦谱》诸版本源流新考[J]
.云南社会科学,2012(5):127-131.
被引量:7
5
杨福泉.
巴科的《麽些研究》与法国的纳西族研究[J]
.思想战线,2015,41(2):64-67.
被引量:2
6
张美玲.
近三十年来纳西象形文字的研究综述[J]
.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8,36(2):163-165.
7
杨志银.
宗教经济学之发展基础[J]
.云南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20,22(1):69-83.
8
杨文顺.
20世纪纳西族的婚姻家庭和亲属制度研究述评[J]
.楚雄师范学院学报,2003,18(2):48-50.
被引量:1
9
宋光淑.
纳西东巴文献研究[J]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36(1):14-19.
被引量:4
二级引证文献
31
1
孙俊,夏天顺.
家国同构:明代丽江木氏土司的身份建构与国家认同[J]
.民族论坛,2022(1):40-50.
被引量:3
2
敖运梅.
略论浙东文化数据库建设[J]
.新世纪图书馆,2006(4):43-44.
3
孙红红,廉李章,陈永喜,江葆红,李璐,卫佳.
建立青藏高原铁路专题数据库的构想[J]
.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08,20(1):20-21.
4
谢书书,张积家.
纳西东巴文字性质研究进展和新视角[J]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3):107-114.
被引量:10
5
仝艳锋.
论民族文献遗产内涵信息的生存环境——以纳西族东巴文献遗产为例[J]
.原生态民族文化学刊,2010,2(2):100-106.
被引量:3
6
和跃,吴俊.
论对少数民族文化的保护与研究——以大理丽江铁路区为例[J]
.管理观察,2011(2):184-185.
7
袁飞.
对少数民族文化存在与保护的探究——以大理、丽江地区为例[J]
.管理观察,2011(1):38-39.
被引量:1
8
谢书书,张积家.
东巴文认知研究对心理语言学的贡献及展望[J]
.心理科学进展,2012,20(8):1212-1221.
被引量:3
9
廖俐.
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消失与民族认同的思考——以纳西语为例题[J]
.延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28(5):111-112.
被引量:2
10
谢书书,张积家,岑月婷,周宇婷.
从认知角度探查纳西东巴文的性质[J]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4):43-51.
被引量:8
1
杨文顺.
20世纪纳西族的婚姻家庭和亲属制度研究述评[J]
.楚雄师范学院学报,2003,18(2):48-50.
被引量:1
2
木基元.
奥裔美籍学者J.F.洛克及其纳西文化研究[J]
.东南文化,1992(2):263-266.
被引量:1
3
陈涛.
若干唐代西突厥史料献疑[J]
.西域研究,2011(3):97-100.
4
麦文,税晓洁.
丽江生活在“左岸”[J]
.风景名胜,2003,0(6):108-110.
5
戴仁,阮洁卿.
西方汉学第一人--爱德华·沙畹[J]
.史学理论研究,2012(1):136-142.
被引量:6
6
杨福泉.
巴科的《麽些研究》与法国的纳西族研究[J]
.思想战线,2015,41(2):64-67.
被引量:2
7
薛耀先.
丽江寻梦之旅[J]
.流行色,2006(7):126-127.
8
李娅菲.
视觉文化语境下的少数民族文化研究——以“丽江古城形象”研究为例[J]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31(2):42-50.
被引量:5
9
《汉代画像全集》[J]
.民主与科学,2015(2):81-81.
10
郭品,诸昆雄,张屹松.
丽江古城——一部活的历史[J]
.云南档案,2004(2):40-42.
被引量:2
云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9年 第1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