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试论马克思的绝对地租理论——重读《资本论》第三卷 被引量:6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绝对地租产生的条件是土地所有权的垄断 ,其来源是农产品超过生产价格的超额利润。这种超额利润形成的条件是由于农业资本有机构成低于社会平均构成。二战以后 ,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 ,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先后实现了农业现代化 ,土地关系也出现了新变化。由此 ,有人断言 ,马克思的绝对地租理论已经过时。本文对资本主义土地关系出现的几种新情况作了深入地分析 ,认为不论在哪种情况下 ,只要土地所有权存在 ,绝对地租就不会消失。当农业资本有机构成等于或超过社会平均构成时 ,绝对地租来源于社会总利润额。社会主义社会绝对地租仍然存在。承认并在实践中运用马克思的绝对地租理论 ,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有着重大的意义。
作者 鲁汉
出处 《前沿》 2001年第4期2-9,共8页 Forward Position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5

  • 1.《资本论》第三卷[M].人民出版社,1976年9月第2次印刷.第733-734页. 被引量:14
  • 2参阅资料:一九七九年《经济研究参考资料》; 被引量:1
  • 3资料来源:《国外农业简况和工农产品剪刀差问题》; 被引量:1
  • 4《资本论》第三卷,第679页; 被引量:1
  • 5《马克思恩格思全集》第26卷,第340页; 被引量:2

共引文献14

同被引文献36

引证文献6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