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被引文献9
-
1赵如兰.企业内部审计风险及其成因探析[J].财经科学,2001(S1):326-327. 被引量:26
-
2刘维.内部审计风险的成因及防范[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07(7):101-102. 被引量:13
-
3霍跃娟.内部审计风险的成因与防范[J].工业审计与会计,2008(5):16-17. 被引量:16
-
4李碧波.民营企业内部审计问题浅析[J].黑龙江对外经贸,2009(1):154-156. 被引量:2
-
5韩春丽,尹庆伟.浅析企业内部审计风险及其防范[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09(1):119-120. 被引量:23
-
6张来法.论我国内部审计风险的特点及产生原因[J].企业导报,2011(12):153-154. 被引量:3
-
7李银香,王子腾.企业内部审计风险的管理与防范[J].湖北工业大学学报,2014,29(3):50-52. 被引量:7
-
8李生强.企业内部审计风险及其防范措施研究[J].财经界,2017,0(3):280-280. 被引量:6
-
9唐可馨.企业内部审计风险及其防范措施研究[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8,0(7):210-211. 被引量:4
引证文献8
-
1周原.高校内部审计风险分析及防范对策研究[J].财会通讯(学术版),2008(9):19-21. 被引量:1
-
2魏蔚雯.企业内部审计风险及其防范[J].当代经济,2009(10):138-139. 被引量:4
-
3马洁琼,柳彬德.关于农村居民消费预测的线性回归模型[J].当代经济,2009,26(15):160-162. 被引量:2
-
4单劲.我国企业内部审计风险与防范措施[J].北方经贸,2010(4):80-81. 被引量:4
-
5张曈.企业内部审计风险及其防范措施研究[J].知识经济,2017(1):106-107. 被引量:32
-
6陈仕萍.新形势下企业内部审计风险成因与防范措施[J].中国商论,2018,0(25):113-114. 被引量:5
-
7刘英龙.民营企业内部审计问题与监督方法探讨[J].环渤海经济瞭望,2021,35(2):120-121. 被引量:2
-
8王瑞楠.浅析企业内部审计风险与控制[J].现代经济信息,2014,0(3X):129-129. 被引量:4
二级引证文献53
-
1徐建红.浅析高校后勤审计的难点及对策[J].审计月刊,2009(9):42-43. 被引量:6
-
2张静.企业内部审计的现状及防范措施[J].企业导报,2011(6):123-124. 被引量:5
-
3张伟.内部审计风险的成因及防范[J].南京审计学院学报,2011,8(4):53-57. 被引量:12
-
4史艳华,刘铁敏.中国农村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影响因素分析[J].当代经济,2011,28(21):124-125. 被引量:1
-
5冉净斐.物流与农村居民消费的关系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2,40(17):9506-9508.
-
6侯欣.企业内部审计过程中风险的规避策略探析[J].企业导报,2013(9):119-120. 被引量:2
-
7李莉.内部审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3(6):167-168. 被引量:1
-
8王飞飞.现代企业内部审计的新态势[J].科技与企业,2016(1):55-55. 被引量:2
-
9龚驰.浅析企业内部审计检查风险成因和防范策略[J].中国经贸,2015,0(24):277-278.
-
10陈施潼.如何实现内部控制与财务稽核的有机结合[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7(15):155-155. 被引量:2
-
1谢付亮.品牌的最高境界是爱[J].品牌,2006(2):92-92.
-
2赵红燕.中小企业财务风险及防范[J].魅力中国,2009(24):108-109.
-
3闫秋萍.现代企业财务风险的防范与控制措施研究[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4(6):111-112. 被引量:5
-
4于红莉.浅谈审计风险的成因与模式[J].新疆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0,4(4):42-43.
-
5苗峰.企业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的差异分析[J].经营管理者,2011(18):21-21. 被引量:5
-
6周涛.税务会计和财务会计的差异性思考[J].财经界,2012(22):216-216.
-
7杜江颖.现代企业财务管理工作中的问题与对策[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6,6(24):279-279. 被引量:3
-
8夏宗伟.关于会计信息相关性与可靠性的思考[J].现代营销(下),2013(4):138-139.
-
9陈忠伟.会计信息失真的成因与对策[J].商,2012(19):77-77. 被引量:1
-
10王水利.解读新会计准则 提高会计信息质量[J].现代审计与会计,2008(6):30-3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