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浙江统计》
2001年第4期8-9,共2页
Zhejiang Statistics
同被引文献25
-
1曹金栋,杨忠于.关于流通业战略性地位的理论探讨及对策分析[J].经济问题探索,2005(2):108-109. 被引量:17
-
2蒲艳萍.第三产业发展带动我国就业增长的实证分析[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2):31-37. 被引量:39
-
3黄国雄.论流通产业是基础产业[J].财贸经济,2005,26(4):61-65. 被引量:125
-
4魏作磊.发达国家服务业就业结构变迁对我国的启示[J].经济管理,2007,33(1):72-79. 被引量:21
-
5K·J·巴顿.《城市经济学》[M].商务印书馆,1984.. 被引量:2
-
6西蒙·库兹涅茨.各国的经济增长[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 被引量:41
-
7中共中央编译局.《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75卷,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 被引量:1
-
8Arthur O'Sullivan, Urban Economics. (4th edition). The McGraw Hill Companies, Inc., 2000. 被引量:1
-
9R. Cox, association with C. S. Goodman and T. C. Fichandler, Distribution in High-level Economy. 1965. 被引量:1
-
10洪涛.《加快流通现代化步伐》,《经济日报》2005年12月30日第011版. 被引量:1
二级引证文献52
-
1吴文宪,李启明,顾炎晴.建筑业社会贡献国际比较分析[J].基建优化,2007,28(3):8-11. 被引量:2
-
2吴建国.流通学科建设研究走向述评[J].上海商学院学报,2007,8(2):30-33. 被引量:1
-
3李先军.零售业对江苏省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基于面板数据和聚类分析的实证研究[J].经济视角,2013,32(11):52-55. 被引量:2
-
4孙畅,吴立力.直辖以来流通业对重庆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西部论坛),2007,17(2):47-50. 被引量:2
-
5孙畅.技术进步对中国流通业增长的测度与分析[J].统计与决策,2008,24(7):90-92. 被引量:5
-
6刘秀光.物流:国内市场一体化的推动力——对物流功能的一种经济学解释[J].中国流通经济,2008,22(4):18-20. 被引量:3
-
7唐红涛.流通业与区域经济增长的关系探讨——基于面板分析和聚类分析的实证研究[J].天府新论,2009(2):54-58. 被引量:27
-
8石明明,张小军.流通产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角色转换:基于灰色关联分析[J].财贸经济,2009,30(2):115-120. 被引量:27
-
9刘向东,石杰慎.我国商业的产业关联分析及国际比较[J].中国软科学,2009(4):42-49. 被引量:24
-
10赵公民,王稼琼.流通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分析——以山西省为例[J].生产力研究,2009(18):137-138. 被引量:8
-
1孔小龙.石嘴山市 创业带就业 就业促发展[J].中国就业,2011(7):62-62.
-
2韩凤朝.经济结构调整与就业结构优化[J].沿海经济(江苏),1999(11):17-17.
-
3宁波市人民政府关于开展创新型城市建设评价考核工作的意见[J].宁波市人民政府公报,2007,0(22):13-16.
-
4夏杰长.开创服务业发展新格局:基于劳动就业的视角[J].经济研究参考,2016(13):26-28. 被引量:1
-
5李欣玲.谈城市化中的城市规模问题[J].企业家天地(中旬刊),2009,0(3):130-131.
-
6陈洪贵.乡镇企业发展中面临的挑战及对策[J].湖南税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5,8(1):48-50.
-
7卢清荣.浅析网络环境下的财务管理[J].经济技术协作信息,2010(1):33-33. 被引量:1
-
8刘辉群,卢进勇.国际直接投资的就业结构效应研究——基于东道国视角[J].国际贸易问题,2009(9):74-79. 被引量:20
-
9杨俊,邵汉华,胡军.中国环境效率评价及其影响因素实证研究[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0,20(2):49-55. 被引量:105
-
102014年山东省中小企业发展情况及工作安排[J].中国经贸导刊,2014(23):67-69. 被引量: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