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统计与决策》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20-22,共3页
Statistics & Decision
同被引文献148
-
1刘震,雷洪.三峡移民在社会适应性中的社会心态[J].人口研究,1999,23(2):18-23. 被引量:28
-
2杜健梅,风笑天.人际关系适应性:三峡农村移民的研究[J].社会,2000,20(8):23-24. 被引量:11
-
3张秀生,王五洲.移民安置与经济发展的过程分析[J].经济评论,1997(5):24-28. 被引量:3
-
4马前锋,孔克勤.人格五因素结构研究的新进展[J].心理科学,1997,20(1):84-86. 被引量:13
-
5贾征,张乾元.水利移民的社会学分析[J].社会学研究,1993(1):28-34. 被引量:11
-
6赵宜胜.三峡工程移民问题对社会学的呼唤[J].社会学研究,1993(2):17-22. 被引量:11
-
7王茂福,张明义.中国水库移民的返迁及原因[J].社会科学,1997(12):68-71. 被引量:17
-
8朱农.三峡库区移民人口心理状况分析[J].经济评论,1995(3):26-31. 被引量:10
-
9李鹤鸣.三峡库区移民社会生态类型初探[J].社会学研究,1994(3):100-103. 被引量:5
-
10李炯光.三峡库区农村移民心态调查与对策研究[J].社会科学研究,1996(2):63-67. 被引量:9
引证文献18
-
1风笑天.“落地生根”?——三峡农村移民的社会适应[J].社会学研究,2004(5):19-27. 被引量:171
-
2马德峰.三峡外迁农村移民社区适应现状研究——来自江苏省大丰市移民安置点的调查[J].市场与人口分析,2005,11(2):62-68. 被引量:17
-
3郝玉章,风笑天.三峡外迁移民的社会适应性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对江苏227户移民的调查[J].市场与人口分析,2005,11(6):62-67. 被引量:52
-
4马德峰,俞平.三峡外迁移民青年社区适应现状探析——基于江苏省大丰市移民安置点的考察[J].河北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7,19(4):26-29. 被引量:2
-
5彭豪祥,谭平,张国兵.湖北省内468名三峡工程移民心理健康现状的调查研究[J].心理研究,2008,1(5):66-69. 被引量:7
-
6彭豪祥,谭平,张国兵.三峡工程移民的社会适应性调查[J].统计与决策,2008,24(24):99-101. 被引量:4
-
7彭豪祥,段跃芳,蔡厚清,张国兵,谭平.三峡工程移民社会适应性与心理健康研究[J].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31(2):14-17. 被引量:5
-
8谭平,彭豪祥,张国兵.湖北三峡移民社会适应性的调查及其思考[J].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31(3):15-18. 被引量:7
-
9彭豪祥,张国兵,谭平.三峡工程移民社会适应性与心理健康及其关联因素分析[J].三峡论坛,2010(3):43-47. 被引量:2
-
10费俊亮,贾绍凤,朱文彬.香日德农场异地扶贫移民对迁入地的适应性评价[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31(4):58-62. 被引量:6
二级引证文献283
-
1胡成,何思妤,陈相伸,赵倩.微观家庭视角下库区移民适应状况及影响因素——基于长江上游库区385户移民数据的实证分析[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21,42(6):240-248. 被引量:2
-
2李娟,刘明轩.国家监护下事实无人抚养儿童社会融入研究——以H市未成年人保护中心为例[J].玉林师范学院学报,2022,43(1):83-89. 被引量:1
-
3王茂福,刘恩培,郑军.外迁移民非平衡的社会融入:结构及影响因素分析[J].学习与实践,2021(2):76-86. 被引量:7
-
4洪丹丹.大型公共工程建设移民的社会融合问题研究——以J省X县外省迁入水库移民为例[J].法大研究生,2019(2):690-710. 被引量:3
-
5赵丽丽.城市女性婚姻移民的社会适应研究——以上海市“外来媳妇”为例[J].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41(2):103-109. 被引量:8
-
6黄清峰,陈煜.三峡外迁移民安置地移民生产适应性分析——以搬迁至雅安名山的移民为例[J].知识经济,2008(5):68-69.
-
7王瀚梓.城中村居民搬迁之后的适应状况研究——以G市W社区为例[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4,30(8):53-54. 被引量:1
-
8戴正.民族地区定居点牧民社会经济文化适应力分析——以甘南牧区定居点牧民为例[J].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3):138-145. 被引量:1
-
9覃明兴.扶贫自愿性移民研究[J].求索,2004(9):129-131. 被引量:6
-
10唐利平."边际人"心态及其影响因素——三峡农村跨省外迁移民的实证研究[J].中国人口科学,2005(2):75-80. 被引量:11
-
1高伟.浅谈经济发展与和谐社会[J].魅力中国,2010,0(12X):106-106.
-
2左宁.环境与生产力[J].安徽科技与企业,2000(8):14-14.
-
3章良华.营造良好环境 加快经济发展[J].湖北经济,2001(8):31-32.
-
4聂庆明,杨琴.无锡高职教育与制造业发展适应性研究[J].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11(4):35-37.
-
5关兰强,王杰冬,汤邱健.恩格尔系数在中国的适应性研究[J].企业导报,2016(11):83-84.
-
6刘歆玥.从Airbnb浅析共享经济以及在中国的适应性研究[J].现代商业,2016(19):151-153. 被引量:15
-
7王忠民,仲伟周.技术进步与经济增长的适应性研究——关于陕西省科技优势与经济滞后的实证分析[J].生产力研究,1997(5):43-46. 被引量:1
-
8张文德,漆明明,林莉娜,刘佳,卢菲,啸云,张普.西部细节[J].西部大开发,2004(6):31-33.
-
9储波.转变观念 加快发展[J].新湘评论,1996,0(6):1-1.
-
10余英生.优化经济发展环境 确保“九五”计划顺利实施[J].新湘评论,1995,0(Z1):9-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