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理论、历史和现实、未来的有机结合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将理论,历史和现实,未来有机地结合起来,是衡量一个经济学家特别是生态经济学家贡献大小的一个重要标准,刘思华教授之所以成为我国著名的生态经济学家,原因之一就是在他的长期学术生涯中成功地实现了这一统一,这在记载刘教授学术足迹的《刘思华选集》中体现得十分明显。
作者
沈满洪
机构地区
中国生态经济会
出处
《中南财经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1-12,共2页
关键词
生态经济学
理论研究
生态经济规律
分类号
F062.2 [经济管理—政治经济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4
共引文献
1
同被引文献
0
引证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参考文献
4
1
刘思华著..刘思华选集[M].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2000:844.
2
刘思华著..理论生态经济学若干问题研究[M].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1989:499.
3
刘思华著..当代中国的绿色道路 市场经济条件下生态经济协调发展论[M].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1994:309.
4
杨文进.
略论发展经济学与可持续发展经济学的区别[J]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1999(3):15-18.
被引量:2
共引文献
1
1
柳杨青.
可持续发展经济学的形成与创新[J]
.华东经济管理,2003,17(1):36-39.
被引量:3
1
叶启文.
生态经济系统中的生态经济规律[J]
.生态经济,1985,1(2):11-14.
2
刘江宜.
《生态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原理》(修订版)出版[J]
.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15(2):69-69.
3
张薰华,王岩.
生态文明建设要义论[J]
.当代经济研究,2014(1):5-10.
4
张卓元.
一位新兴经济学科学者的足迹——《刘思华选集》[J]
.中南财经大学学报,2000(5):12-15.
被引量:1
5
王新前.
论生态经济系统的基本特征[J]
.生态经济,1997,13(3):1-4.
被引量:3
6
时正新.
生态经济序与生态经济阈[J]
.生态经济,1987,3(1):8-10.
7
陈红.
加深对生态经济与可持续经济问题的理解与认识——荐《刘思华选集》[J]
.改革与战略,2000,16(3):73-73.
8
方时姣.
展示马克思主义生态经济思想研究重大成果的力作——评《刘思华可持续经济文集》[J]
.马克思主义研究,2007(12):127-128.
9
李欣广.
生态经济协调发展论是贯穿《刘思华选集》的红线[J]
.中南财经大学学报,2001(2):8-9.
10
建设和发展可持续性经济科学[J]
.资料信息,2008(9):5-5.
<
1
2
>
中南财经大学学报
2001年 第2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郑度
叶民强
秦耀辰
任建兰
王静爱
乔玉楼
鹿晨昱
匡耀求
朱照宇
相关机构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河南大学环境与规划学院
山东师范大学人口资源与环境学院
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
西北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科学学院
相关主题
区域可持续发展
系统组成
区域经济
微信扫一扫:分享
微信里点“发现”,扫一下
二维码便可将本文分享至朋友圈。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