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
1995年第1期19-20,共2页
China Higher Medical Education
同被引文献12
-
1李培,肖化.研究生教育资源共享模式探析[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22(3):125-126. 被引量:12
-
2陈飞.理解与共存:“无边界”高等教育的支撑性理念[J].江苏高教,2003(2):19-21. 被引量:11
-
3陈息.全球信息高速公路的雏形──Internet[J].情报理论与实践,1995,18(2):27-28. 被引量:15
-
4李岚清.谈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决策过程[N].中国教育报,2003-12-16(4). 被引量:2
-
5江苏省教育厅高等教育处.仙林大学城区域教学联合体论证工作会纪要. 被引量:1
-
6徐延香.试论我国医学情报研究工作的现状与改革[J].医学信息学杂志,1989,16(4):7-10. 被引量:4
-
7马智,徐国桓,肖振森.改革是医学情报工作的根本出路[J].医学信息学杂志,1989,16(5):18-20. 被引量:1
-
8陆如山.医学情报工作十年回顾与展望——第二次全国医学情报工作会议筹备领导小组副组长陆如山同志在会上的报告[J].医学信息学杂志,1990,17(3):7-14. 被引量:4
-
9薛焕玉.教育要先行,教育为未来,创建学习化社会[J].未来与发展,1991,7(1):45-49. 被引量:8
-
10马学为.探索区域生联合教学新模式[J].海军院校教育,2003(1):64-67. 被引量:2
二级引证文献26
-
1成尚军,余连君.人才资源共享:地方高校师资队伍建设的有效途径[J].文教资料,2007(16):9-10. 被引量:5
-
2何贤娟.现代远程教育院校社会责任机制建设思考[J].绍兴文理学院学报,2008,28(12):46-48.
-
3张磊,姜涛.构建我国区域高校体育教学联盟的思路[J].体育学刊,2008,15(10):58-61. 被引量:14
-
4刘小冰.论高校法学教育资源共享机制建设--以南京地区为例[J].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7(4):15-19. 被引量:2
-
5刘凯.高校网络教育平台建设的思考[J].今日科苑,2008(22):280-280.
-
6钱亮华.区域教学联合体资源共享保障机制研究[J].图书馆学刊,2009,31(8):21-23. 被引量:4
-
7祁志敏.同城高校联合模式资源共建共享的设想[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28(2):122-124. 被引量:5
-
8陈德芳.以高校教学联合体为平台的学科化服务[J].图书馆学研究,2010(8):70-72. 被引量:6
-
9张德时.高校教学联合体网站建设的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0(10):116-119. 被引量:4
-
10戚俊娣,周文福.理工院校体育竞争能力研究[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2(5):118-123.
-
1范祖德.论我国高等学校的联合办学[J].高等教育研究(上海),1991(4):40-42.
-
2邱坤荣.试论高等教育之联合[J].江苏高教,1995(1):40-43.
-
3邵守先.高等学校走联合发展道路的理论与实践研究[J].有色金属高教研究,1995(4):13-18.
-
4马全婧.高等教育国际化中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讨[J].知识经济,2013(21):161-161. 被引量:2
-
5饶鉴.浅议联合办学[J].上饶师专学报,1999,19(2):18-20.
-
6张世栋,刘振民.高等学校联合办学的思考与探索[J].中国高教研究,1995(1):56-58.
-
7李锋.关于联合办学的几点思考[J].中国高教研究,1995(6):64-65. 被引量:1
-
8走产学研结合道路的探索与实践[J].吉林教育科学(高教研究),1998(7):45-48. 被引量:1
-
9刘在洲.实现高校合并预期目标的制约因素[J].上海高教研究,1998,18(6):38-41. 被引量:10
-
10杨国清.联合办学是高校改革的康庄大道[J].有色金属高教研究,1995(2):16-1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