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中国西部开发与东部外向带动发展战略的调整
被引量: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通过对BI型大国经济特征的考察 ,提出不同于小国经济条件下的地区外向带动发展战略的双圈构造 ;并从地区外向带动双圈构造出发 ,揭示中国东部地区外向带动发展战略结构调整对西部开发所产生的经济效应。但获取双圈联动收益的前提条件 ,是在中国东西部地区分别形成各自的区域有效核心优势。
作者
芮明杰
王国荣
机构地区
复旦大学管理学院
出处
《上海经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65-71,共7页
Shanghai Journal of Economics
关键词
外向带动
大国经济
双圈联动
区域有效核心优势
中国
西部开发
发展战略
调整
分类号
F127 [经济管理—世界经济]
F120.4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1
参考文献
8
共引文献
81
同被引文献
5
引证文献
2
二级引证文献
1
参考文献
8
1
中央党校经济研究中心课题组.
西部大开发的经济学思考[J]
.经济研究,2000,35(6):33-40.
被引量:82
2
陈宗胜等著..新发展经济学 回顾与展望[M].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1996:347.
3
芮明杰著..现代企业管理创新[M].太原:山西经济出版社,1998:346.
4
芮明杰著..中国企业发展的战略选择[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0:308.
5
(美)克里斯托弗·A·巴特利特 (英)休曼特拉·戈歇尔.跨国管理--教程、案例和阅读材料[M].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0..
被引量:1
6
(日)原正行..海外直接投资论[M].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1999.
7
(美)迈克尔·P·托达罗..经济发展 第6版[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1999:755.
8
(美)詹姆斯·A·道 史迪夫·H·汉科 等.发展经济学的革命[M].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
被引量:1
二级参考文献
1
1
周天勇,李春林.
论中国集中性城市化之必然[J]
.人口研究,1989,13(2):17-24.
被引量:6
共引文献
81
1
柳建文.
近年来中国地区差距问题研究的政治评析[J]
.内蒙古社会科学,2007,28(5):91-95.
2
周殿昆.
西部大开发的原则与思路[J]
.长春市委党校学报,2001(3):21-24.
被引量:1
3
周殿昆.
西部大开发战略思路:资源禀赋及市场与政府作用[J]
.财经科学,2000(S2):68-77.
被引量:2
4
陆立军,张华兵.
东部企业“西进”对西部地区制度变迁的影响[J]
.开发研究,2004(5):1-3.
5
陈建新.
我国西部人才流失的成本收益分析与对策[J]
.兰州学刊,2004(5):222-223.
被引量:1
6
李具恒,李国平.
西部大开发战略研究的逻辑反思:文献综述[J]
.甘肃高师学报,2004,9(4):40-44.
7
刘新华.
西部中小企业融资与城域中小金融机构改革[J]
.金融理论与实践,2005(2):17-19.
被引量:4
8
惠宁.
内生增长理论及其在中国的适应性[J]
.云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2(4):69-74.
被引量:5
9
戴淑萍.
关于西部人力资源开发的探讨[J]
.太原理工大学高等教育研究,2001,19(4):35-37.
10
李明贤.
推进西部农业技术进步策略研究[J]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2(2):8-9.
同被引文献
5
1
胡乃武,韦伟.
区域经济发展差异与中国宏观经济管理[J]
.中国社会科学,1995(2):38-49.
被引量:25
2
周长城.
谈谈湖北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J]
.环境科学与技术,1994(2):15-17.
被引量:3
3
覃成林.
中国区域经济差异变化的空间特征及其政策含义研究[J]
.地域研究与开发,1998,17(2):36-39.
被引量:105
4
靖学青.
西部开发之东西部经济合作的区域经济效应分析[J]
.上海经济研究,2000,12(9):18-24.
被引量:17
5
方创琳.
区域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的综合决策研究[J]
.地球科学进展,2000,15(6):699-704.
被引量:28
引证文献
2
1
沈西林,詹华庆.
东西部经济合作的经济效应分析[J]
.昆明理工大学学报(理工版),2002,27(3):137-140.
2
石志恒,李世平.
陕西省区域经济差距变化及原因分析[J]
.生态经济,2005,21(A10):145-148.
被引量:1
二级引证文献
1
1
胡望舒,孙威.
基于泰尔指数的北京市区域经济差异[J]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2013,30(3):353-360.
被引量:15
1
邢建国.
中国西部开发与东部外向带动发展战略的调整[J]
.经济科学,2001(5):123-128.
被引量:4
2
陆琰.
内陆外向带动发展战略的确立和实施[J]
.商贸大观,1996(2):38-40.
3
韩坚.
区域经济发展中的双圈联动研究[J]
.经济与管理,2003,17(10):11-11.
4
韩坚.
双圈联动及其在区域发展中的应用性研究[J]
.贵州社会科学,2003(3):18-22.
5
后岛秋良,布兰登.巴克.
联系日益密切的世界上的小国开放型经济[J]
.国际社会科学杂志(中文版),2000,17(2):65-70.
6
张炜.
我国经济增长不存在“二十年极限”[J]
.金融博览,1998,0(9):35-35.
7
乔纳森.安德森.
近十年中国经济发展的特征[J]
.党政论坛,2007(05X):40-40.
8
彭勇,孙延风.
厦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思考与对策[J]
.厦门特区党校学报,2012(4):13-17.
9
杨钢,曹羽茂.
中国东西部地区经济协调发展的对策与措施[J]
.经济体制改革,1996(3):29-33.
10
徐小斌,李传昭,徐锦秀,徐小凤.
基于面板数据的中国能源与经济增长关系研究[J]
.生产力研究,2007(21):84-85.
被引量:7
上海经济研究
2001年 第1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