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论语》“之”字用法刍议
被引量: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儒家经典《论语》中"之"字出现频率高,涉及用法范围较广。用作动词时,"之"字为表示"到、往"的及物动词;用作代词时,"之"可作人称代词,指代人物、事物,也可作指示代词,表示"这(些)、那(些)";用作助词时,"之"字主要体现在作结构助词和语气助词两方面;用作介词时,"之"字相当于"于"、"对于"。
作者
冯艳芳
机构地区
吕梁学院离石师范分校
出处
《吕梁学院学报》
2014年第1期28-30,共3页
Journal of Lyuiang University
关键词
论语
“之”字
用法
分类号
H028 [语言文字—语言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3
共引文献
1918
同被引文献
0
引证文献
1
二级引证文献
0
参考文献
3
1
杨伯峻.论语译注[M].北京:中华书局出版社,1980..
被引量:1877
2
王力.汉语史稿[M].北京:科学出版社,1958..
被引量:43
3
许嘉璐.古代汉语[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被引量:1
共引文献
1918
1
梁涌.
“忠诚”语境中的道德意蕴[J]
.杭州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26(4):101-104.
被引量:4
2
陈学凯.
恒德久远 择乎中行——孔子的道德修养论及其平衡机制[J]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33(4):70-74.
3
刘飞滨.
文人·儒家思想·游侠精神[J]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32(4):54-59.
被引量:4
4
武东生.
孔子的道德修养论作为“为己之学”的意义[J]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4):24-29.
被引量:3
5
胡敕瑞,舟人.
略论汉文佛典异译在汉语词汇研究上的价值——以“小品般若”汉文异译为例[J]
.古汉语研究,2004(3):80-85.
被引量:8
6
陈蒲清,舟人.
论《论语》中的“殆”以及“对文见义”[J]
.古汉语研究,2004(3):86-88.
被引量:6
7
张节末,杨辉.
“移风易俗”:中国古代的审美意识形态命题[J]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34(5):35-43.
被引量:7
8
李承贵.
中国传统哲学中的德智关系论[J]
.齐鲁学刊,2001(2):5-13.
被引量:1
9
杜豫.
品质行为的总抽象──释《论语》中的“德”[J]
.齐鲁学刊,2001(2):20-24.
被引量:1
10
彭永捷.
论儒家道统及宋代理学的道统之争[J]
.文史哲,2001(2):36-42.
被引量:25
引证文献
1
1
蒋世凤.
释《论语·公冶长》“久而敬之”[J]
.萍乡学院学报,2017,34(2):87-89.
1
苏颖赟.
浅析《论语》中的“者”字[J]
.现代语文(下旬.语言研究),2008(5):17-19.
2
刘向红.
《论语》“乐”音义释[J]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2(4):76-80.
3
傅煊翔.
生态翻译学视角下的汉语典籍英译策略研究[J]
.校园英语,2016,0(4):246-247.
4
杨明丽.
刘殿爵《论语》“厚翻译”的类型与功能研究[J]
.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5,31(11):399-400.
被引量:1
5
龙连荣.
《论语》、《孟子》训诂方法举隅[J]
.凯里学院学报,1994,18(4):51-53.
被引量:1
6
刘君祖.
儒家“慎独”原意是探寻独特的生命[J]
.三月风,2013(5).
7
马立春.
浅谈《论语》语言的美学价值[J]
.作家,2011(2):143-144.
8
杜静,方凌.
“分层互动”模式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J]
.高等函授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24(9):52-54.
被引量:11
9
韩星,韩秋宇.
儒家“君子”概念英译浅析——以理雅各、韦利英译《论语》为例[J]
.外语学刊,2016(1):94-97.
被引量:15
吕梁学院学报
2014年 第1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