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长汀水蚀荒漠化山地栽植类芦、斑茅后林地植被演替规律探讨
被引量:
5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福建长汀水蚀荒漠化山地,釆用栽植类芦、斑茅的办法,能快速覆盖地面,改善生态环境,促进芒萁的快速繁衍,并最终形成以马尾松+芒萁为主要建群种的植被群落。
作者
范小明
赵永建
邓恢
机构地区
长汀县林业局
龙岩市林业科学研究所
出处
《亚热带水土保持》
2014年第2期21-24,共4页
Subtropical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
基金
福建省科技厅区域重大项目基金资助(2011N3017)
关键词
水土流失区
栽植类芦
植被演替
分类号
S718.541 [农业科学—林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18
参考文献
4
共引文献
39
同被引文献
91
引证文献
5
二级引证文献
15
参考文献
4
1
林红强.
优良的水土保持草种—类芦[J]
.龙岩学院学报,2005,23(3):106-107.
被引量:12
2
范小明.
福建水蚀荒漠化地区种草治理效果与地表植被演替规律[J]
.现代农业科技,2014(2):273-274.
被引量:6
3
邓恢,林沁文,滕华卿,赵永建,邓元德.
强度水土流失区芒萁生长规律分析[J]
.福建林学院学报,2004,24(3):262-264.
被引量:24
4
邓恢,张梓萍,赵永建,林红强.
种植类芦后林地芒萁生长变化的分析[J]
.福建水土保持,2004,16(1):55-57.
被引量:9
二级参考文献
18
1
武丽敏.
国外煤矸石处理利用与煤矸石山自燃控制[J]
.煤矿环境保护,1994,8(6):24-26.
被引量:14
2
包文美,王全喜,敖志文.
东北蕨类植物配子体发育的研究──Ⅶ.金星蕨科[J]
.植物研究,1994,14(4):409-415.
被引量:12
3
秦仁昌.中国蕨类植物科属的系统排列和历史来源[J].植物分类学报,1978,16(3):1-19.
被引量:62
4
汤章城.逆境条件下植物脯氨酸的积累及其可能的意义[J].植物生理学通讯,1984,(1):15-21.
被引量:56
5
中国科学院植物所古植物研究室孢粉组.中国蕨类植物孢子形态[M].北京:科学出版社,1979..
被引量:2
6
中国科学植物研究.中国高等植物图鉴(第1册)[M].北京:科学出版社,1972.130~131.
被引量:1
7
赵昭炳等.福建省河田花岗岩水土流失区沟谷的研究[J].地理学报,1965,(3):257-259.
被引量:7
8
腊塞尔.土壤条件与植物生长[M].谭世文,译.北京:科学出版社,1979.
被引量:3
9
浙江植物编辑委员会.浙江植物志[M].杭州: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1993.36-37.
被引量:1
10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中国蕨类植物孢子形态[M].北京:科学出版社,1976.90-93.
被引量:2
共引文献
39
1
林夏馨.
福建长汀河田水土流失地区的迳流试验及类芦的绿化效果分析[J]
.广东林业科技,2005,21(1):6-10.
被引量:8
2
朱圣潮,王昌腾.
浙江丽水太山芒萁灌草丛的物种多样性与生态学特征[J]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农业科学版),2005,23(3):229-233.
被引量:6
3
朱桂才,席嘉宾,李兴祥.
国内水土保持型草本植物的研究与应用现状[J]
.四川草原,2006(6):36-39.
被引量:7
4
刘迎春,刘琪璟,汪宏清,马泽清,徐雯佳.
芒萁生物量分布特征[J]
.生态学杂志,2008,27(5):705-711.
被引量:29
5
潘伟彬,邓恢.
三种禾亚科植物在南方水蚀荒漠地区的适应性比较[J]
.泉州师范学院学报,2009,27(2):91-94.
被引量:1
6
张盛钟.
侵蚀劣地与工程侵蚀区的快速覆盖技术与途径[J]
.亚热带水土保持,2011,23(1):36-38.
被引量:2
7
苏育才,陈晓清.
芒萁的研究进展[J]
.生物学教学,2012,37(2):5-7.
被引量:2
8
邓恢.
水土流失山地套种类芦后马尾松生长变化规律调查研究[J]
.现代农业科技,2012(21):178-179.
被引量:1
9
蔡丽平,吴鹏飞,侯晓龙,马祥庆,江硕,任晶晶.
磷胁迫对水土保持先锋植物类芦光合特性的影响[J]
.水土保持学报,2012,26(6):281-285.
被引量:13
10
李小飞,陈志彪,陈志强,郑丽丹,张晓云,李荣丽.
南方红壤侵蚀区芒萁生长特征及其对环境因子的响应[J]
.水土保持通报,2013,33(3):33-37.
被引量:20
同被引文献
91
1
陈森庆,张炳荣.
高岭土洗矿沙山绿化技术研究[J]
.福建林业科技,2004,31(z1):37-39.
被引量:1
2
林夏馨.
类芦绿化煤矸石山的效果分析[J]
.林业勘察设计,2004,24(1):108-111.
被引量:4
3
任海,彭少麟,陆宏芳.
退化生态系统恢复与恢复生态学[J]
.生态学报,2004,24(8):1756-1764.
被引量:143
4
林夏馨.
福建长汀河田水土流失地区的迳流试验及类芦的绿化效果分析[J]
.广东林业科技,2005,21(1):6-10.
被引量:8
5
李新荣.
干旱沙区土壤空间异质性变化对植被恢复的影响[J]
.中国科学(D辑),2005,35(4):361-370.
被引量:72
6
林红强.
优良的水土保持草种—类芦[J]
.龙岩学院学报,2005,23(3):106-107.
被引量:12
7
周国华,秦绪文,董岩翔.
土壤环境质量标准的制定原则与方法[J]
.地质通报,2005,24(8):721-727.
被引量:79
8
史东梅,吕刚,蒋光毅,卢喜平.
马尾松林地土壤物理性质变化及抗蚀性研究[J]
.水土保持学报,2005,19(6):35-39.
被引量:83
9
林夏馨.
类芦生长和抗逆特性的分析探讨[J]
.亚热带水土保持,2006,18(1):48-51.
被引量:9
10
祝鹏飞,宁平,曾向东,王海娟,赵睿,贺彬,刘晓海.
矿区土壤Pb的分布特征及植物修复应用性研究[J]
.工业安全与环保,2006,32(5):4-6.
被引量:12
引证文献
5
1
张盛钟,郑建英,卢春英.
南方水土流失区崩岗快速绿化技术应用探析[J]
.现代农业科技,2019(1):144-146.
被引量:1
2
范小明.
南方水土流失侵蚀劣地植被快速修复技术分析[J]
.现代农业科技,2017(4):229-232.
被引量:2
3
王玉珍,蔡丽平,周垂帆,侯晓龙,邹显花.
先锋植物类芦抗逆性及其应用[J]
.草业科学,2017,34(8):1601-1610.
被引量:7
4
兰铁.
不同草种治理模式对长汀县强度水土流失区的恢复效果分析[J]
.南方农业,2017,11(18):108-110.
被引量:1
5
纪仁展,潘萍,饶金凤,欧阳勋志,宁金魁,具琳静.
飞播马尾松林土壤水分垂直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J]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2021,49(10):88-95.
被引量:4
二级引证文献
15
1
蔡宗根.
水土流失崩岗治理的方法与成效[J]
.河南水利与南水北调,2019,0(12):15-16.
被引量:1
2
王浩,党晓宏,汪季,余继香.
氮沉降影响下沙柳和小叶杨凋落物的分解特征[J]
.环境科学与技术,2023,46(1):39-46.
被引量:3
3
张碧全,陈垣,郭凤霞,蔡子平,焦旭升,王红燕.
种子丸粒化对党参农艺性状及药材产量的影响[J]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2022,57(2):82-89.
被引量:2
4
张盛钟,郑建英,卢春英.
南方水土流失区崩岗快速绿化技术应用探析[J]
.现代农业科技,2019(1):144-146.
被引量:1
5
李希铭,李金波,宋桂龙,李诗刚,濮阳雪华.
35份草本植物镉吸收与富集特征比较[J]
.草业科学,2018,35(4):760-770.
被引量:20
6
纪德彬.
大叶相思林对侵蚀劣地的治理优势与效益分析[J]
.绿色科技,2019,0(13):178-179.
被引量:3
7
张巧玲,陈志强,陈志彪,潘宗涛,冯柳俊.
南方稀土矿区马尾松树木年轮稀土元素含量年代变化[J]
.稀土,2019,40(6):66-73.
被引量:1
8
郑惠欣,黄晓,蔡丽平,侯晓龙,周垂帆,曾思毅,魏梦玉,邱庆舒.
土壤颗粒组成及黏着剂对类芦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J]
.草业学报,2020,29(2):92-102.
被引量:5
9
彭浪,段剑,刘士余,汤崇军.
红壤侵蚀区不同恢复年限植物群落演替规律[J]
.水土保持通报,2022,42(1):10-16.
被引量:2
10
王浩,党晓宏,汪季,柏胜宏,高岩,王言意,张昊.
采煤沉陷区沙柳和小叶杨凋落物分解特征比较[J]
.水土保持通报,2022,42(5):73-79.
被引量:1
1
刀志学,鄢家俊,张建波,常丹,白史且,陈智华,李达旭,游明鸿,张玉,张昌兵,张劲,严旭,胡超,张瑜.
斑茅野生种质资源的考察与收集[J]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2013,14(5):816-820.
被引量:10
2
王丽华,费树军,何岚.
通辽市水蚀荒漠化土地工程防治技术的浅析[J]
.内蒙古林业调查设计,2013,36(4):57-58.
3
符殿滨,沈东升.
果树春季节水栽培新方法[J]
.北方园艺,2006(4):44-44.
4
张学义,王洁,范巧红,李正荣.
枣树节水灌溉栽植技术探讨[J]
.宁夏农林科技,2012,53(2):4-5.
被引量:1
5
杜文兴.
母鸡日产蛋时间和蛋重的分布规律探讨[J]
.当代畜牧,1993,22(4):16-17.
被引量:3
6
马洪祥,杨俊奎,王清河,张先民,邹绍楠.
西门塔尔牛繁殖规律探讨[J]
.中国畜牧杂志,1997,33(4):18-19.
被引量:5
7
苏俊强,王建亮,梁海锋,窦建翠,王运新,车振华.
奶牛隐性乳房炎发生规律探讨[J]
.湛江海洋大学学报,2002,22(6):65-68.
被引量:14
8
宋柏中,张中,龚峰彪,宁桂贤.
内蒙古大兴安岭森林分布规律探讨[J]
.内蒙古林业调查设计,2004,27(3):33-34.
被引量:3
9
张丽丽.
提高磨盘柿栽植成活率的技术措施[J]
.现代农村科技,2009(13):23-23.
10
刘少谋,符成,陈勇生.
近十年海南甘蔗育种场斑茅后代回交利用研究[J]
.甘蔗糖业,2007,36(2):1-6.
被引量:23
亚热带水土保持
2014年 第2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