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云蒙山变质核杂岩的变形规律与发育机制 被引量:20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位于燕山褶断带中部的云蒙山变质核杂岩记录了华北克拉通东部峰期破坏时的地壳伸展过程. 该核杂岩受控于其东部总体NNE走向的大水峪剪切带. 剪切带向SE倾,自南西向北东产状变缓,剥露程度变浅,中、南段出露韧性剪切带,北段为脆性正断层. 露头构造、显微构造及石英C轴组构皆指示该剪切带为上盘向SE运动的伸展型剪切带. 变形温度估计结果(300-520℃)表明,所出露的中、南段韧性剪切带起源于中地壳环境,其西侧下盘卷入的塑性变形带仅为1-3 km宽,反映没有发生过广泛的中地壳塑性流动. 岩脉和岩体锆石U-Pb定年及变形岩石中角闪石、黑云母40^Ar/39^Ar定年表明,该核杂岩起始于135 Ma,在135-126 Ma 期间经历了大水峪剪切带强烈活动、上叠盆地发育及同构造岩浆侵位(135-125 Ma). 在125-114 Ma期间,该核杂岩快速隆升,大水峪剪切带同时发生伸展活动与被动隆升. 剪切带及其上盘抬升至脆性域时被一系列脆性正断层所切割或取代,显示隆升是在持续的伸展活动中发生的. 在随后的早白垩世晚期该核杂岩转入伸展背景下缓慢隆升阶段. 上述现象表明,云蒙山变质核杂岩是早白垩世(135-100 Ma)NW-SE向持续拉伸背景下以滚动枢纽模式演化,是华北克拉通常见的板内变质核杂岩发育机制.
出处 《科学通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6期1525-1541,1-4,共17页 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研究计划(91214301)资助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33

二级参考文献626

共引文献2170

同被引文献558

引证文献20

二级引证文献162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