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发现、发明和圆成智慧——郭昭第教授《智慧美学论纲》的学术宗旨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美学是一门古老而充满智慧的学科。古往今来,由于许多美学家习惯于吸收和融合全部美学命题,建构普泛的知识谱系,不仅致使美学丧失了整合资源的能力,“缺乏对西方美学、中国美学和印度美学三大理论资源的有效整合,缺乏构建世界美学新格局的襟怀”,
作者
张琼
机构地区
天水师范学院文史学院
出处
《天水师范学院学报》
2014年第2期123-126,共4页
Journal of Tianshui Normal University
关键词
美学
智慧
学术
发明
整合资源
分类号
B21 [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24
参考文献
10
共引文献
462
同被引文献
0
引证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参考文献
10
1
郭昭第.
知识美学的困惑与智慧美学的出路[J]
.当代文坛,2011(1):17-21.
被引量:3
2
柏拉图.文艺对话录[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63.
被引量:10
3
阿多诺.美学理论[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8..
被引量:90
4
H.-G.伽达默尔.
解释学的挑战[J]
.世界哲学,1987(2):53-56.
被引量:16
5
郭昭第.
中国智慧美学的学术精神和学科特点[J]
.天水师范学院学报,2013,33(1):72-76.
被引量:1
6
郭昭第著..智慧美学论纲[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3:291.
7
黑格尔.精神现象学[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
被引量:22
8
海德格尔.存在与时间[M].北京:三联书店,1987..
被引量:327
9
罗兰·巴特.S/Z·罗兰·巴特随笔选[M].怀宇,译.北京:百花文艺出版社,2005.
被引量:1
10
郭昭第著..审美智慧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262.
二级参考文献
24
1
王夫之.船山思问录[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
被引量:4
2
宗白华.论中西画法的渊源与基础[M].//宗白华全集:第2卷.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1994:109.
被引量:3
3
亚里士多德.诗学·诗艺[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62..
被引量:20
4
弗朗索瓦·于连.圣人无意-或哲学的他者[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4.102-105.
被引量:7
5
王弼.老子道德经注[M].楼宇烈,校释.北京:中华书局,2008.
被引量:9
6
僧肇.般若无知论[M].肇论,校释.北京:中华书局,2010.
被引量:1
7
朱熹.论语集注[M]∥四书章旬集注北京中华书局,1983.
被引量:1
8
达摩.血脉论[M]//禅宗六代祖师传灯法本.明尧,明洁,编校.北京:中州古籍出版社,2009:20.
被引量:1
9
坛经[M]∥禅宗七经.北京:宗教文化出版,1996.
被引量:1
10
陆象山.杂说[M]∥陆九渊集.北京:中华书局,1980:273.
被引量:1
共引文献
462
1
周茜蓉.
创造生活:马克思哲学变革的实质[J]
.江西社会科学,2004,24(7):78-81.
被引量:1
2
詹世友.
论理论性教化[J]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35(4):1-8.
被引量:1
3
刘萍.
论《小世界》的互文性艺术[J]
.外语研究,2004,21(4):70-73.
被引量:6
4
侯德芳.
论共产党员的道德人格及其标准[J]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25(8):389-392.
被引量:1
5
田永胜.
驳“王弼以老解《易》论”[J]
.周易研究,2001(1):56-67.
被引量:6
6
徐刘宏,何善平.
教育本体论:作为教与学的关系性存在[J]
.陕西教育学院学报,2004,20(3):22-25.
被引量:4
7
李建萍.
现象学视域文化:探讨文化意蕴的新视角[J]
.学术交流,2004(10):9-12.
8
杨春时.
论文学语言的主体间性[J]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54(5):19-26.
被引量:33
9
欧阳友权.
文学本体研究的方法论问题[J]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28(5):117-121.
10
张伟.
艺术精神的本体论阐释[J]
.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32(6):1-7.
被引量:2
1
祃迪.
儒道佛兼融 知技智通修——论郭昭第教授及其中国智慧美学的世界视域会通研究[J]
.美与时代(美学)(下),2015,0(8):11-15.
2
张永义.
穿衣之道:诸子争辩的一个话题[J]
.现代哲学,2007(2):80-85.
被引量:3
3
邱紫华.
“美是在有限之中达到无限境界的愉悦”——印度美学思想的总体特征[J]
.文明,2015,0(6):8-9.
4
金克木.
略论印度美学思想[J]
.哲学研究,1983(7):27-35.
被引量:9
5
余秋雨.
关于东方美学[J]
.东方艺术,1994(1):4-9.
被引量:7
6
马超.
摆脱美学学科困境的新尝试——评郭昭第《审美智慧论》及其创新意义[J]
.天水行政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11(1):122-125.
7
郭昭第.
让本心昭然澄明于大地及筑造——我的智慧美学探索历程[J]
.美与时代(美学)(下),2015,0(8):5-10.
8
马达钦.
“兼爱”与“博爱”——浅谈墨子思想中闪烁着的天主教精神[J]
.中国天主教,2008(6):24-26.
被引量:1
9
董君茹.
中国抒情传统的智慧美学精神——论郭昭第教授及其《中国抒情美学论要》[J]
.美与时代(美学)(下),2014(4):104-106.
10
郭昭第.
智慧美学:中国美学精神及当代价值的重新发现[J]
.当代文坛,2013(4):39-41.
被引量:1
天水师范学院学报
2014年 第2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