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网络空间公民权利的实现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网络空间公民权利的实现是信息社会学一个无法回避的课题。本文简要阐述了公民权利的基本含义,网络空间的定义及其基本属性,并初步分析了网络空间公民权利实现的可能性,认为网络空间的公民权利,是现实空间各项公民权利时空过渡的结果,反映的仍然是现实空间的原像,从本质上来说,并不会超越现实空间所能够达到的限度。
作者
徐漪
机构地区
上海社会科学院
出处
《产业与科技论坛》
2014年第7期38-40,共3页
Industrial & Science Tribune
关键词
网络空间
公民权利
信息社会学
分类号
D921 [政治法律—宪法学与行政法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15
参考文献
4
共引文献
10
同被引文献
0
引证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参考文献
4
1
桂家友.
公民权利概念浅析[J]
.兰州学刊,2011(9):65-69.
被引量:2
2
吴爽.
公民权利词义溯源[J]
.黑龙江史志,2008(2):61-63.
被引量:3
3
郭东.
网络空间的二元交叠及其对现实社会的影响[J]
.江西社会科学,2005,25(8):73-78.
被引量:6
4
蒋雪岩,骆卡兰.
“网络空间”的特点及其对立统一性[J]
.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2,19(1):122-124.
被引量:3
二级参考文献
15
1
高成军.
我国公民权保障的城乡差异[J]
.武汉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9(3):286-290.
被引量:3
2
黄汉青.
维新派近代民权学说的历史演进[J]
.清史研究,2001(3):58-66.
被引量:4
3
郭道晖.
何谓civil rights? 对《公民权利与政治权利国际公约》标题中译文的商榷[J]
.博览群书,2006(8):36-38.
被引量:2
4
李杰,朱向东.
人权与公民权之异同[J]
.行政与法,2005(4):106-107.
被引量:2
5
王一凡.
五年来学术界关于人权与公民权之比较研究述评[J]
.法制与社会,2008(21):152-153.
被引量:1
6
王小章.
公民权利、市场的两重性和社会保障[J]
.学术论坛,2007,30(7):131-136.
被引量:16
7
[德]马克思.论犹太人问题[EB/OL].网络版:http://wenku.baidu.com/view/848cdd0203d8ce2f00662300.html,2010-5-10.
被引量:1
8
隋丽丽.中国公民权利实现的历史进程.黑龙江史志,(7):113-114.
被引量:1
9
魏长宝.数字化时代的人文精神[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3,(2):18.
被引量:1
10
[美]萨拜因(Sabone,G·H·) 著,盛葵阳,崔妙因.政治学说史[M]商务印书馆,1986.
被引量:1
共引文献
10
1
文化龙.
我思故我在——写作点滴经验谈:为校庆六十周年而写[J]
.财经政法资讯,2009,25(3):50-56.
2
丰华琴.
公民资格理论与战后英国社会政策转变[J]
.史学月刊,2010(4):69-76.
被引量:3
3
姚静仪.
网络对大学生人际交往的影响[J]
.中国青年研究,2010(4):64-66.
被引量:29
4
张顺.
农民公民权利缺失对中国城市化的制约[J]
.学术交流,2011(3):128-132.
被引量:2
5
王丹彤,张孝芳.
政治体制与社会保障:韩国和新加坡养老保障制度的比较分析[J]
.党政研究,2016(6):34-42.
6
陈宗章,黄英燕.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及其协同关系探析[J]
.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19(4):24-28.
被引量:17
7
黄英燕,陈宗章.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的主体性[J]
.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29(5):61-66.
被引量:13
8
钟静,翟光勇.
网络媒介崛起对青年人际交往的影响与调适路径[J]
.广东开放大学学报,2019,28(5):90-93.
被引量:2
9
胡丹.
思想政治教育网络空间:特征、维度及其优化路径[J]
.顺德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1,19(4):53-58.
10
欧阳日辉,李翔宇.
元宇宙经济的概念框架、作用机制与风险防控[J]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2022,36(8):51-64.
被引量:7
1
黄少宽.
我国信息社会学研究综述[J]
.情报科学,2008,26(3):464-468.
被引量:1
2
谢俊贵.
关于现阶段我国信息社会学研究任务的初步探索[J]
.情报科学,1999,17(1):15-20.
被引量:7
3
石卫.
我国信息社会学的形成及发展趋势[J]
.图书馆学刊,2013,35(5):134-136.
4
符福峘.
信息社会学理论体系及其学科特色的探讨[J]
.情报理论与实践,1999,22(6):394-396.
被引量:5
5
卢晓宾.
关于我国信息社会学研究的思考[J]
.情报业务研究,1994,11(4):148-150.
被引量:1
6
邹志仁.
试论信息社会学[J]
.情报学报,1997,16(6):468-470.
被引量:14
7
朱媛.
数字鸿沟与信息分化之比较[J]
.科技文献信息管理,2014,28(4):6-8.
被引量:1
8
信息社会学的形成与发展[J]
.情报理论与实践,1999,22(4):233-235.
被引量:6
9
霍梅.
从信息社会学相关理论看媒体资产管理系统的功能定位问题[J]
.视听界(广播电视技术),2011(1):8-10.
被引量:1
10
郭小平学术感悟[J]
.西部学刊,2016(16).
产业与科技论坛
2014年 第7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