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说文解字》“人”部字文化探析
被引量: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说文解字》的"人"部字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汉民族的思想文化传统,本文通过阐释"人"部字与人的情感、性格,以及与儒家思想、姓名意蕴、祭祀文化的关系,来探究蕴含在其背后的汉民族独特的文化心理。
作者
刘倩
机构地区
山西师范大学文学院
出处
《山西煤炭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14年第2期193-195,共3页
Journal of Shanxi Coal-Mining Administrators College
关键词
说文解字
“人”部字
文化内涵
分类号
H121 [语言文字—汉语]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12
参考文献
10
共引文献
18
同被引文献
4
引证文献
1
二级引证文献
1
参考文献
10
1
许慎.说文解字·人部[M]北京:中华书局,1963.
被引量:1
2
段玉裁.说文解字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
被引量:1
3
王玉新.汉字认知研究[M]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2000.
被引量:1
4
徐锴.说文解字系传[M]北京:中华书局,1987.
被引量:1
5
何九盈.汉字文化学[M]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2000.
被引量:1
6
臧克和.中国文字与儒家思想[M]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1996.
被引量:1
7
朱俊晓..《说文·人部》形声字字族研究[D].西南大学,2007:
8
林源..《说文解字》心部字研究[D].复旦大学,2004:
9
季钰.
《说文解字》“心”部字的文化阐释[J]
.河西学院学报,2007,23(1):96-99.
被引量:4
10
刘宝俊.
郭店楚简“仁”字三形的构形理据[J]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25(5):129-132.
被引量:16
二级参考文献
12
1
侯玲文.
“心”义文化探索[J]
.汉语学习,2001(3):54-60.
被引量:12
2
李家浩.
从战国“忠信”印谈古文字中的异读现象[J]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7,24(2):11-21.
被引量:39
3
庞朴.
“仁”字臆断[J]
.寻根,2001(1):4-8.
被引量:23
4
丁福保.说文解字诂林[M].北京:中华书局,1988..
被引量:48
5
何琳仪.战国古文字典[Z].北京:中华书局,1998.564-565.
被引量:11
6
马文彬.“仁”之溯源综述[EB/OL].http://www.Zgxqs.org/wZsf20040030.htm,.
被引量:1
7
庞朴.郭店楚简中山三器心旁文字试说[EB/OL].http://WWW.jianbo.org/ZZwk/2003/Wuhanhui/Pangpu2.htm,.
被引量:1
8
郭沫若.孔墨批判[A]..十批判书[c].北京:东方出版社,1996..
被引量:1
9
张守中.郭店楚简文字编[Z].北京:文物出版社,2000..
被引量:2
10
陈鼓应.道家文化研究[A]..第十七辑“郭店楚简”专号[c].北京: 生活·读书·知新三联书店,1999..
被引量:1
共引文献
18
1
白如,王立军.
从汉字构形看上古时期几种道德范畴的演化特征[J]
.民俗典籍文字研究,2020(2):123-133.
2
张萍.
从战国古文字字形看“仁”字的本源[J]
.语文学刊(高等教育版),2010(2):82-83.
3
郭静云.
试论先秦儒家“■”概念之来源与本意[J]
.孔子研究,2010(1):4-17.
4
经纶.
孔子仁道观的主要特性及其现代启示论略——基于当今加强公民道德建设的路径探析[J]
.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0,28(4):10-12.
被引量:1
5
余兰兰.
郭店楚简中的“仁”字研究[J]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39(1):23-27.
被引量:4
6
汪广松.
论周作人的礼与仁思想[J]
.中国文学研究,2012(2):105-109.
7
赵倩.
《说文解字》“心”部字的本体研究[J]
.北方文学(下),2012(5):120-120.
8
张雅楠.
《说文解字》“心”部文化探究[J]
.北方文学(下),2012(9):151-152.
被引量:1
9
许芃.
从“仁”字形体看孔子“仁”之内涵[J]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58(1):127-134.
被引量:2
10
刘宝俊.
论战国古文“仁”字[J]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33(3):154-158.
被引量:3
同被引文献
4
1
辜夕娟.
汉语“人”部字单音节词的语义范畴及社会文化内涵[J]
.现代语文(下旬.语言研究),2009(9):68-71.
被引量:1
2
辜夕娟.
汉语“人”部双音节单纯词的语义语用分析[J]
.江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28(4):57-59.
被引量:1
3
龙仕平,朱俊晓.
《说文·人部》声符字假借义无文献用例形声字声符示源考[J]
.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11,26(8):42-45.
被引量:2
4
辜夕娟,周文德.
汉语“人”词群产生的认知基础[J]
.时代文学(下半月),2011,0(3):165-167.
被引量:3
引证文献
1
1
周美玲,杨紫茵.
《说文解字》人部字研究[J]
.嘉应学院学报,2016,34(10):74-79.
被引量:1
二级引证文献
1
1
黎利云.
“人”字的阐释学内涵与教育价值[J]
.文教资料,2019(11):37-39.
1
田金莲.
从《说文解字》“示”部字看祭祀文化[J]
.语文学刊(基础教育版),2013(5):19-20.
被引量:2
2
季钰.
《说文解字》“心”部字的文化阐释[J]
.河西学院学报,2007,23(1):96-99.
被引量:4
3
杨兴贵.
文言文教学应“观其大略”[J]
.语文教学通讯(高中)(A),2010(1):25-26.
4
嘎拉桑,树林.
论祭祀文化中的古代蒙古人思维方式[J]
.中国蒙古学(蒙文),2015,43(6):142-145.
5
张丽霞.
从若干古文字看先民的祭品[J]
.文学教育,2017(3):96-97.
6
田红欣.
《说文解字》“示”部字的分类及其反映的祭祀文化[J]
.湖北文理学院学报,2017,38(3):57-60.
被引量:4
7
曾丽.
《说文解字·皿部》与中国古代文化[J]
.才智,2010,0(30):179-180.
被引量:1
8
赵云涛.
试从《说文解字》示部字看我国古代祭祀文化[J]
.宜宾学院学报,2009,9(7):108-110.
被引量:6
9
胡静.
文化学视角下的“示”部字与鬼神思想[J]
.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11):272-273.
被引量:2
10
金爱玲,李柏令.
汉韩植物词“柿”和“?”的国俗语义比较研究[J]
.现代语文(下旬.语言研究),2014(10):154-157.
山西煤炭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14年 第2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