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5%锐劲特悬浮剂防治豆荚螟试验
被引量: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两年的田间药效试验结果显示 ,5%锐劲特悬浮剂 1~ 1 .5g/ 667m2 (有效成分 )防治豆荚螟效果优良 ,持效期长 ,达 7天以上 ,值得大面积推广使用。为降低防治成本 ,建议与其他农药如敌百虫混合使用。
作者
陈伟平
虞皓
朱天圣
包华理
机构地区
广东省农科院植物保护研究所
出处
《广东农业科学》
CAS
CSCD
2001年第1期45-46,共2页
Guangdong Agricultural Sciences
关键词
锐劲特
豇豆
豆荚螟
防治
豆类害虫
分类号
S436.43 [农业科学—农业昆虫与害虫防治]
S482.36 [农业科学—植物保护]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3
共引文献
3
同被引文献
10
引证文献
2
二级引证文献
2
参考文献
3
1
蔡健和,秦碧霞,余玉冰,陈远济.
5%抑太保乳油防治豆荚螟试验[J]
.广西植保,1999,12(1):21-22.
被引量:2
2
吉训聪,肖敏.
5%卡死克防治豇豆荚螟田间药效试验[J]
.海南农业科技,1998(1):8-8.
被引量:2
3
王志平,张荣宗.
豆荚螟的发生特点与防治措施[J]
.福建农业科技,1999(1):35-36.
被引量:4
共引文献
3
1
周国有,原国辉.
黄淮流域夏大豆豆荚螟的发生及防治[J]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21):9165-9166.
被引量:4
2
罗于洋,金花,王树森.
内蒙古西部干旱区柠条种子害虫田间种群消长规律及其幼虫种群发育进程研究[J]
.西北林学院学报,2009,24(3):112-117.
被引量:7
3
陈富华,李拥军,陈冲,王利润.
4种药剂对豆野螟的田间防治效果比较[J]
.湖北植保,2022(3):28-30.
同被引文献
10
1
崔健,王全珍,王晶杰,关明卓.
柠条种子防虫正交试验的研究[J]
.内蒙古草业,2002,14(4):29-31.
被引量:6
2
孙俊铭,韦刚,王皖伟,邢春生,徐太杰,盛承发.
毒死蜱与噻嗪酮、吡虫啉混用防治稻飞虱和二化螟田间试验[J]
.昆虫知识,2004,41(6):541-544.
被引量:16
3
陈河龙,高洪文,张耿,张自和.
农药对中间锦鸡儿害虫的防效试验[J]
.草原与草坪,2005,25(1):50-52.
被引量:1
4
罗江会,睦顺照,周开彬,杨再享.
葡萄萌动开花物候期的预测(简报)[J]
.四川果树,1996,24(1):17-18.
被引量:1
5
毕加勋,王力群,周润,李增寿,张振,李有亮.
祥云新松叶蜂危害与云南松物候期的关系[J]
.云南林业科技,1997(1):42-44.
被引量:1
6
吉训聪,肖敏.
5%卡死克防治豇豆荚螟田间药效试验[J]
.海南农业科技,1998(1):8-8.
被引量:2
7
王志平,张荣宗.
豆荚螟的发生特点与防治措施[J]
.福建农业科技,1999(1):35-36.
被引量:4
8
蔡健和,秦碧霞,余玉冰,陈远济.
5%抑太保乳油防治豆荚螟试验[J]
.广西植保,1999,12(1):21-22.
被引量:2
9
林伟明,薛德乾,赖贵青.
6种杀虫剂防治豇豆豆荚螟的药效试验[J]
.福建农业科技,2012,43(6):40-42.
被引量:7
10
周立阳,高增祥,李典谟.
害虫预测预报的生态学基础和应用技术研究进展[J]
.生态学报,2001,21(6):1013-1019.
被引量:14
引证文献
2
1
罗于洋,杨瑞杰,金花.
柠条种子害虫物候期预测及其田间药效试验研究[J]
.内蒙古草业,2006,18(4):10-14.
被引量:2
2
陈富华,李拥军,陈冲,王利润.
4种药剂对豆野螟的田间防治效果比较[J]
.湖北植保,2022(3):28-30.
二级引证文献
2
1
王涛,李建,宗世祥.
中国西部地区柠条主要害虫及其控制策略[J]
.中国农学通报,2010,26(5):242-244.
被引量:11
2
张龙英,杨光,刘昕,马文喜.
叶螨虫害对大白柠条叶绿素荧光特性的影响[J]
.西南农业学报,2019,32(12):2826-2833.
被引量:1
1
黎彦,冯桂馨.
一种近年发生严重的害虫——绿盲蝽[J]
.果农之友,2005(1):37-38.
被引量:2
2
林伟明,薛德乾,赖贵青.
6种杀虫剂防治豇豆豆荚螟试验效果初报[J]
.科学种养,2012(7):33-34.
3
梅流柱.
检疫在豆象防治中的作用评估[J]
.粮食储藏,2000,29(5):11-16.
被引量:6
4
蒋自珍.
四纹豆象在乐清的发生与防治初报[J]
.温州农业科技,1999(3):38-39.
被引量:1
5
李颜辉,潘战胜,张建平,李旺盛.
筛豆龟蝽生物学特性观察[J]
.植保技术与推广,2001,21(7):11-12.
被引量:5
6
张电荣.
防治豆类害虫豆盾椿象[J]
.农业装备技术,1997,0(4):14-14.
7
张生芳,刘永平.
巴西豆象卵、幼虫及成虫的快速鉴定研究[J]
.植物检疫,1989,3(2):95-100.
被引量:3
8
黄信飞,王成炬,何献武.
灰豆象生物学研究初报[J]
.植物检疫,2001,15(1):5-8.
被引量:1
9
仇成明.
豆象的防治方法[J]
.农业科技与信息,2005(8):34-34.
被引量:2
10
黄信飞,袁亦文.
灰豆象对寄主选择性的研究[J]
.植物检疫,2000,14(6):335-338.
被引量:2
广东农业科学
2001年 第1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