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种子包衣的作用及推广对策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分析种子包衣的作用及推广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从加大宣传力度、示范和指导等方面提出其推广对策,以供参考。
作者
罗万明
机构地区
重庆市永川区南大街办事处农业服务中心
出处
《现代农业科技》
2014年第9期90-90,共1页
Modern Agricultur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关键词
包衣种子
作用
问题
推广对策
分类号
S339.2 [农业科学—作物遗传育种]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42
参考文献
5
共引文献
76
同被引文献
0
引证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参考文献
5
1
王少先,彭克勤,萧浪涛,夏石头.
种子包衣及丸化技术研究进展[J]
.种子,2002,21(5):32-35.
被引量:69
2
王海宁,李作森.
农作物种子包衣技术研究进展[J]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1999,14(2):215-218.
被引量:8
3
高群革,郭晓慧.
种子包衣与使用技术[J]
.河北农业科技,1994(9):21-22.
被引量:4
4
卢福刚.农作物种子拌种包衣技术[EB/OL].[2012-11-22].http://www.farmers.org.cn/Article/ShowArticle.asp?ArticleID=205588.
被引量:1
5
王许玲,刘志宏主编..种子加工贮藏技术[M].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10:282.
二级参考文献
42
1
何建永.
种子包衣是农作物增产的一项新技术[J]
.河北农业科技,1993(2):20-20.
被引量:1
2
周喻彻.
种子包衣剂的研究及应用现状综述[J]
.吉林农业科学,1993,18(4):88-90.
被引量:28
3
杜肖岚.
种子包衣——一项农业增产的新技术[J]
.内蒙古农业科技,1993(6):12-14.
被引量:3
4
王海潮,何交道.
种衣剂与种子包衣[J]
.陕西农业,1989(5):14-14.
被引量:2
5
周可金.
种衣技术的应用与发展[J]
.中国农学通报,1993,9(6):35-39.
被引量:19
6
曹本.
小粒种子包衣技术的研究及其应用[J]
.作物杂志,1993(2):5-9.
被引量:2
7
杨小萍.
我国种子包衣技术的研究与应用[J]
.福建农业科技,1994,25(6):26-27.
被引量:3
8
高群革,郭晓慧.
种子包衣与使用技术[J]
.河北农业科技,1994(9):21-22.
被引量:4
9
王隽.
种衣技术的应用[J]
.福建农业科技,1995,26(1):25-26.
被引量:1
10
王荣芬.
种子包衣技术研究与应用[J]
.种子世界,1989(9):17-19.
被引量:5
共引文献
76
1
刘瑞,李衍军,刘忠军,刘立晶,吕海涛.
包衣玉米种子离散元参数分析与标定[J]
.农业机械学报,2021,52(S01):1-8.
被引量:19
2
肖晓,王权,张海清.
水稻种衣剂研究进展[J]
.作物研究,2008,22(S1):405-408.
被引量:11
3
李明,姚东伟,陈利明.
我国种子丸粒化加工技术现状(综述)[J]
.上海农业学报,2004,20(3):73-77.
被引量:40
4
熊自立,朱剑桥,宋文坚.
浅谈种子包衣、丸化技术[J]
.温州农业科技,2004(3):37-40.
被引量:2
5
智慧,刁现民,李顺国,段胜军,陈洪斌.
包衣技术对谷种贮藏期水分和活力的影响[J]
.河北农业科学,2005,9(1):15-20.
被引量:3
6
李明,姚东伟,万丽.
厚膜包衣对蔬菜种子发芽与幼苗生长的影响[J]
.上海农业学报,2005,21(3):17-20.
被引量:2
7
潘立刚,刘惕若,陶岭梅,张兴.
种衣剂及其关键技术评述[J]
.农药,2005,44(10):437-440.
被引量:39
8
孙守如,朱磊,栗燕,赵香梅,杨子琴.
种子丸粒化技术研究现状与展望[J]
.中国农学通报,2006,22(6):151-154.
被引量:24
9
郑向阳.
种衣剂D_2对谷子生长的影响及对粒黑穗病的防治效果[J]
.中国农村小康科技,2006(8):20-21.
被引量:1
10
黄雪羚.
桉树种子丸化技术[J]
.福建农业科技,2006,37(4):65-66.
被引量:1
1
李学军,赵永胜,陶静,李婷婷.
浅谈保护性耕作的优越性及推广对策[J]
.中国商界,2009,0(12X):173-174.
2
李恒光,李丰三.
东北地区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现状及推广对策[J]
.现代农业科技,2011(9):238-238.
被引量:2
3
廖义重.
农业技术推广对湖北省水稻产量的影响[J]
.北京农业(下旬刊),2016(1):195-196.
4
徐振龙,高素侠,郝圣齐.
萧县施肥现状及微量元素肥料推广对策[J]
.安徽农学通报,2007,13(18):62-62.
5
曹发海,王楠楠.
安徽省玉米机械化技术推广现状及对策[J]
.现代农业科技,2012(18):196-197.
被引量:6
6
郭秀丽.
水稻机插秧技术推广前景及对策[J]
.现代农业科技,2010(13):98-98.
被引量:2
7
陈伟.
农机化推广工作的思考分析[J]
.农技服务,2015,32(4):152-152.
被引量:1
8
翟勇.
淄博市加快玉米联合收获机械推广的对策[J]
.现代农业科技,2010(9):253-253.
9
封海涛.
通榆县保护性耕作技术开展情况及今后发展对策[J]
.农机使用与维修,2015(12):15-16.
10
陈毅.
浅述丘陵乡镇水稻机插秧的优势、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
.新农村(黑龙江),2016,0(28):34-35.
现代农业科技
2014年 第9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