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学海》
2000年第6期30-33,共4页
Academia Bimestris
同被引文献48
-
1崔唯航.社会科学:面向网络时代——“网络时代的社会科学问题”学术研讨会综述[J].哲学动态,2001(1):23-25. 被引量:19
-
2胡心智.信息网络技术的哲学思考[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1998,50(5):28-31. 被引量:15
-
3刘贤昌,阮连明.网络道德建设探析[J].函授教育(继续教育研究),2002,6(2):76-78. 被引量:2
-
4韩璞庚.网络时代的哲学问题[J].现代哲学,2000(4):50-55. 被引量:5
-
5姚俭建.信息网络时代与人的认识模式演进[J].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00(5):73-78. 被引量:14
-
6盛旭.论虚拟实在及其哲学意义[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16(1):21-23. 被引量:5
-
7约翰·奈斯比特.大趋势[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4.. 被引量:17
-
8德克霍夫.文化肌肤:真实社会的电子克隆[M].河北:河北大学出版社,1998.. 被引量:1
-
9李泽厚.走自己的路[M].北京:三联书店,1986.286. 被引量:2
-
10西奥多·罗斯托克.信息崇拜[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社,1994.63. 被引量:2
引证文献9
-
1李志红.关于网络的哲学研究概况[J].哲学动态,2002(4):35-38. 被引量:8
-
2韩璞庚.网络与人类生存[J].社会科学战线,2001(6):82-86.
-
3乔翔.近年来虚拟哲学研究综述[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4):22-24.
-
4刘转.网络道德问题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重要性[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7(1):171-172. 被引量:2
-
5赵建军,代峰,邬晓燕.虚拟实践中的主体性境遇[J].自然辩证法研究,2002,18(5):44-46. 被引量:7
-
6李超元.“虚拟哲学”研究述评[J].天津社会科学,2002(5):48-51. 被引量:3
-
7丁义浩,陈国秋.构筑"网络社会"合理的伦理空间[J].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5(1):66-69. 被引量:3
-
8杨怀中.略论网络文明建设[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3,20(3):146-147. 被引量:2
-
9高维钫.电脑网络对当今哲学的挑战及应答[J].自然辩证法研究,2003,19(4):73-76. 被引量:4
二级引证文献29
-
1禹国峰.试论虚拟实在和虚拟实践的本质——基于马克思主义物质观和实践观的视角[J].胜利油田党校学报,2008,21(4):31-35.
-
2桑业明.数字化时代的思维方式[J].淮南师范学院学报,2004,6(4):69-71. 被引量:6
-
3李宏伟.社会网络化的价值冲突及其应对[J].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7(1):6-10. 被引量:4
-
4孙梁.赛博空间的科学哲学思考[J].山东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7(1):111-114. 被引量:2
-
5吴宗铖.虚拟实践:“实践的虚拟化”与实践的新形式辨析[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5,22(10):136-138. 被引量:5
-
6宋一.突出五个结合 塑造网络文明——关于落实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思考[J].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20(3):21-23.
-
7黄夕彪.论高校大学生绿色网络环境的营造[J].中国医学教育技术,2006,20(5):382-384. 被引量:4
-
8李世闻,李志坤.“虚拟”的限度[J].前沿,2006(11):57-59. 被引量:3
-
9李成德.对网络伦理学研究的思考[J].济南职业学院学报,2006(6):4-5.
-
10王淑梅,涂良川.“虚拟实在”的形上意义[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07,26(1):23-26.
-
1高亮华.技术时代的哲学反思──“第八届全国技术哲学研讨会”述评[J].自然辩证法通讯,2001,23(1):94-96. 被引量:1
-
2吴彤.复杂性和非线性研究及其哲学问题评述[J].哲学动态,1999(12):31-34. 被引量:17
-
3杨健.惟有思想可以流传[J].中外建筑,2013(6):1-1.
-
4陈篮,周岩.历史的回顾与展望——关于物理学与哲学的思考[J].大自然探索,1999,18(4):85-88.
-
5高亮华.技术时代的哲学反思——“第八届全国技术哲学研讨会”综述[J].哲学研究,2000(12):73-75. 被引量:4
-
6刘琅琅.“信息时代的哲学精神”学术研讨会综述[J].自然辩证法研究,2015,31(4):123-126.
-
7杜严勇.爱因斯坦科学哲学思想研究述评[J].自然辩证法研究,2010,26(2):94-100. 被引量:2
-
8杨子飞.信息技术史与“三重洞穴”说——论信息时代的哲学前景[J].自然辩证法研究,2013,29(11):32-37.
-
9黃生財.李約瑟論中國傳统思維整體觀與科學發展[J].世界汉学,2003(2):120-129. 被引量:1
-
10王新生.当今中国的哲学创新与哲学教育[J].中国高校社会科学,2017(1):27-30. 被引量: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