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抗日战争时期的知识分子形象探析——以《寒夜》《上海屋檐下》为例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现代文学中知识分子题材的写作是一脉相承的,巴金的《寒夜》与夏衍的《上海屋檐下》也是此类作品。他们将关注的目光放在抗战时期知识分子的生存困境及精神困境方面,并向我们展现出各种人物的悲剧命运。理想与现实、反抗与妥协、幸福与痛苦的交织,将那个时期知识分子的形象描绘得非常生动,也展现出了知识分子内心世界的丰富性、复杂性。
作者
李琨
机构地区
西北师范大学文学院
出处
《鄂州大学学报》
2014年第4期44-45,53,共3页
Journal of Ezhou University
关键词
抗日战争时期
《寒夜》
《上海屋檐下》
知识分子
生存困境
悲剧命运
分类号
I206.6 [文学—中国文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5
共引文献
3
同被引文献
0
引证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参考文献
5
1
巴金.巴金选集[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6:545.
被引量:1
2
夏衍著..长途[M],1942:154.
3
巴金.寒夜[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8.
被引量:4
4
夏衍.上海屋檐下[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0:18.
被引量:1
5
谭光辉著..症状的症状 疾病隐喻与中国现代小说[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283.
共引文献
3
1
黎保荣,李秋萍.
论巴金小说中家长专制的存在方式——以《家》和《寒夜》为例[J]
.天中学刊,2011,26(1):81-84.
2
黎保荣,梁德欣.
光背后的阴影——《寒夜》和《金锁记》中的“光”意象比较[J]
.天中学刊,2012,27(5):67-70.
被引量:1
3
陈运琼,甘秋霞.
阴冷“寒夜”中的亮光——试论《寒夜》中曾树生的女性意识觉醒[J]
.鸡西大学学报(综合版),2014,14(11):106-108.
1
孙德荣.
《上海屋檐下》论析[J]
.山东社会科学,2007(4):154-156.
被引量:2
2
任动.
《归来》与《上海屋檐下》比较谈[J]
.陕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5,7(3):85-86.
3
吴心海.
关于《上海屋檐下》在延安的上演时间[J]
.新文学史料,2014(2):199-199.
4
何军民.
简论夏衍《上海屋檐下》的空间意识[J]
.丝绸之路,2011(14):75-77.
5
朱西希.
从《樱桃园》到《上海屋檐下》——论契诃夫对夏衍的影响[J]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3):91-95.
6
王倩茹.
浅析《上海屋檐下》悬念的设置[J]
.文艺生活(下旬刊),2012(8):16-16.
7
任动.
《上海屋檐下》的互文性解读[J]
.戏剧文学,2007(7):62-65.
被引量:2
8
田子馥.
恶俗与精神主义——重读《上海屋檐下》的一些随想[J]
.戏剧文学,2000(8):56-59.
9
韩娟.
《上海屋檐下》的语言艺术[J]
.语文学刊(高等教育版),2005(10):103-104.
10
潘倩.
生活的戏剧 人生的百态——对《上海屋檐下》的主题解读[J]
.安徽文学(下半月),2015,0(8):11-11.
被引量:1
鄂州大学学报
2014年 第4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