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商丘市玉米生产现状及发展对策探讨
被引量: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为分析商丘市玉米生产现状,进而提出发展对策,特对《河南统计年鉴》中有关数据进行了整理和分析。研究分析了1993-2011年19年的商丘市玉米播种面积、单产和总产的变化情况,明确了商丘市玉米生产现状,提出了商丘市玉米生产发展的对策。即:选育和推广中早熟、抗倒、抗病、耐密、高产型品种;建立与品种相应的高产、优质、高效的玉米栽培技术;加大政策扶持力度等。
作者
郭书亚
尚赏
张艳
卢广远
王祥富
汤其宁
机构地区
河南省商丘市农林科学院
出处
《农业科技通讯》
2014年第5期7-9,共3页
基金
河南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专项"河南省玉米产业技术体系-商丘综合试验站"(Z2010-02-02)
关键词
商丘市
玉米生产
对策
分类号
S513 [农业科学—作物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105
参考文献
14
共引文献
516
同被引文献
3
引证文献
1
二级引证文献
1
参考文献
14
1
董树亭,张吉旺.
建立玉米现代产业技术体系,加快玉米生产发展[J]
.玉米科学,2008,16(4):18-20.
被引量:86
2
鄞书亚.秸秆覆盖深松对土壤肥力及夏玉米生育和产量的影响[D].洛阳:河南科技大学,2011.
被引量:1
3
袁旭,张立胜.
我国玉米产业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的探讨[J]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学报,2001,13(2):25-30.
被引量:24
4
李少昆,王崇桃.
中国玉米生产技术的演变与发展[J]
.中国农业科学,2009,42(6):1941-1951.
被引量:133
5
周进宝,杨国航,孙世贤,赵久然.
黄淮海夏播玉米区玉米生产现状和发展趋势[J]
.作物杂志,2008(2):4-7.
被引量:74
6
崔彦生,孟建,王月芬,曹刚,韩江伟.
河北省玉米生产现状及发展对策探讨[J]
.中国农学通报,2009,25(20):354-356.
被引量:23
7
王庆成,柴兰高,李宗新,刘霞.
山东省玉米的生产现状与发展策略[J]
.玉米科学,2006,14(5):159-162.
被引量:24
8
李明.
世界玉米生产回顾和展望[J]
.玉米科学,2010,18(3):165-169.
被引量:23
9
玉米优势区域布局规划(2008-2015年)[J]
.农业工程技术(农业工程技术),2010(5):11-13.
被引量:6
10
杨红旗,温建.
我国粮食生产发展面临的挑战与对策[J]
.浙江农业科学,2010,51(1):1-3.
被引量:14
二级参考文献
105
1
王庆成,刘开昌.
山东夏玉米高产栽培理论与实践[J]
.玉米科学,2004,12(z2):60-62.
被引量:35
2
赵化春,韩萍.
玉米栽培的适宜密度问题[J]
.玉米科学,2001,9(z1):34-38.
被引量:89
3
邵治亮,孙全德.
我国作物高产栽培研究的回顾和展望[J]
.邯郸农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1,18(3):21-24.
被引量:3
4
李文阁,邵连存.
对我国目前玉米育种目标的思考[J]
.玉米科学,2005,13(z1):7-8.
被引量:25
5
戴景瑞,鄂立柱.
我国玉米育种科技创新问题的几点思考[J]
.玉米科学,2010,18(1):1-5.
被引量:266
6
李明.
世界玉米生产回顾和展望[J]
.玉米科学,2010,18(3):165-169.
被引量:23
7
王志敏.
迈向新的绿色革命——全球粮食高产研究动向[J]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2004,6(4):3-9.
被引量:16
8
刘志全,路立平,沈海波,高明,王志刚.
美国玉米高产竞赛简介[J]
.玉米科学,2004,12(4):110-113.
被引量:65
9
黄志英,梁彦庆,葛京凤,张亚卿.
河北省作物生产潜力及人口承载力研究[J]
.农业现代化研究,2005,26(2):93-96.
被引量:19
10
刘治先,齐世军,王鲁岩,康忠春,邓广成.
借鉴美国经验科学发展我国的玉米产业[J]
.玉米科学,2005,13(2):125-128.
被引量:16
共引文献
516
1
常海霞,郭红亮,刘永忠,李万星,曹晋军,靳鲲鹏,李丹.
不同行距配比对玉米光合生理指标及茎秆特性的影响[J]
.中国农学通报,2020(17):16-20.
被引量:7
2
胡军,魏开锋,郭鹏程,刘万,于汇琳,潘洪玉,张鑫生.
11份玉米自交系单株产量等性状的配合力与遗传参数研究[J]
.中国农学通报,2020,0(6):5-10.
被引量:4
3
卜华虎,任志强,肖建红,张宁,杨慧珍,王晓清.
宜机收玉米新品种‘LT5918’选育报告及栽培技术[J]
.中国农学通报,2020,0(2):6-9.
被引量:6
4
宋波,姜慧琴.
玉米新品种东单1331在不同生态区推广种植模式探讨[J]
.农业科技与装备,2023(4):5-6.
被引量:1
5
武蓉,王晓平,王义雄.
不同类型玉米品种密度配置试验[J]
.基层农技推广,2023(12):12-16.
被引量:1
6
王青凤,冒海军,丁秀玲.
水肥一体化条件下玉米不同种植密度试验研究[J]
.基层农技推广,2020,0(2):15-17.
被引量:2
7
王育红,张园,王向阳,孟战赢,张劭澜.
不同生态型夏玉米灌浆参数的模糊聚类分析[J]
.玉米科学,2010,18(1):77-81.
被引量:9
8
杨克诚,向葵,潘光堂,荣廷昭.
西南玉米新品种应具备的特征特性及区域主推品种的选择[J]
.玉米科学,2010,18(1):146-148.
被引量:22
9
魏昕,王振华,张前进,张新.
河南省玉米生产现状、问题与对策[J]
.玉米科学,2010,18(2):136-141.
被引量:12
10
戴明宏,杨国航,王荣焕,陈国平,赵久然.
玉米主产区实际单产与区域试验单产的相关性研究[J]
.玉米科学,2010,18(3):6-10.
被引量:4
同被引文献
3
1
李巍巍.
关于我市玉米通透栽培技术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对策[J]
.新农村(黑龙江),2013(20):123-123.
被引量:1
2
杨永柱.
玉米新品种试验示范现状分析及建设意见[J]
.农民致富之友,2015(24):132-132.
被引量:5
3
谢志坚,刘婷婷,杨钏杰.
2017年云南省金秋联合体普通玉米区域试验(中海拔组)结果分析[J]
.农业科技通讯,2018(5):62-66.
被引量:6
引证文献
1
1
张海忠.
玉米联合体试验现状、潜在问题及发展对策[J]
.河南农业,2019,0(29):59-60.
被引量:1
二级引证文献
1
1
赵青,孙杰,王朋,张志高.
基于R语言的GGE双标图在江苏省玉米联合体区域试验中的应用[J]
.安徽农学通报,2021,27(23):105-107.
被引量:1
1
介绍2个国审黄淮海夏大豆早熟品种[J]
.农业新技术,2006(2):48-48.
2
李文海.
高产新型水稻品种的要求指标[J]
.农业科技译丛(杭州),1996(3):13-15.
3
于光华.
应当重视优质小麦的选育和推广[J]
.黑龙江农业科学,1989(6):38-39.
4
郭天财,王志和.
要重视农作物新品种的选育和推广[J]
.河南科技,1990,A00(10):6-7.
5
王腾金,刘振卓.
优质杂交稻博Ⅲ优273的选育和推广[J]
.广西农业科学,2004,35(4):288-288.
6
杨青春,苑保军,吕广伦,耿臻.
夏大豆密植高产型育种途径探讨[J]
.大豆通报,1998(2):26-27.
被引量:9
7
孙秀梅,白雅梅,金光辉.
黑龙江省马铃薯晚疫病防治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
.中国马铃薯,2004,18(5):304-305.
被引量:3
8
星耀武,史新海,王慷林,张付娟.
不同株型玉米杂交种的产量及农艺性状的研究[J]
.玉米科学,2005,13(4):92-94.
被引量:21
9
谢志坚,蔺应达,张立康,董赟.
玉米新品种保玉9号选育和推广模式研究[J]
.种子科技,2014,32(10):20-21.
10
“郑麦004”成为河南弱筋小麦主导品种[J]
.科技致富向导,2009(4):27-27.
农业科技通讯
2014年 第5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