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城市水资源现状及其对策
被引量:16
The Present State on China's Urban Water Resources and Its Solutions
出处
《科技导报》
CAS
CSCD
2001年第1期48-51,共4页
Science & Technology Review
参考文献3
-
1邵益生 侯捷.城市水资源.中国城市节水2010年技术进步发展规划[M].文汇出版社,1998.39-51. 被引量:1
-
2聂梅生 钱易 等.中国水工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环境科学与工程进展[M].清华大学出版社,1998.369-376. 被引量:1
-
3林秋华 许京骐 等.解决城市水资源供需矛盾的基本对策.给水排水新技术[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8.1-12. 被引量:1
同被引文献200
-
1曾庆凡.水资源规划与管理的利用与意义[J].科学技术创新,2019(18):131-132. 被引量:5
-
2侯国华,韩烈保,李吉跃,王英宇.草坪生物过滤与再生水回用技术[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006,28(S1):95-99. 被引量:3
-
3王学东,王殿武,李贵宝,刘志轩.国内外水资源状况及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2003,26(z1):238-241. 被引量:13
-
4柯细勇,康旭,赵志伟,张光明.水质指标COD的优缺点及其测量方法发展[J].环境科学与技术,2011,34(S1):255-258. 被引量:16
-
5张大伟,赵冬泉,陈吉宁,王浩正.城市暴雨径流控制技术综述与应用探讨[J].给水排水,2009,35(S1):25-29. 被引量:21
-
6代文元,张俊杰.实施南水北调 加大微咸水、咸水非传统水资源的利用[J].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2004,2(4):23-25. 被引量:5
-
7侯立柱,丁跃元,张书函,廖日红,陈建刚.北京市中德合作城市雨洪利用理念及实践[J].北京水利,2004(4):31-33. 被引量:15
-
8贾绍凤,何希吾,夏军.中国水资源安全问题及对策[J].中国科学院院刊,2004,19(5):347-351. 被引量:56
-
9车伍.现代城市的雨水利用技术[J].环境经济,2004(10):50-53. 被引量:11
-
10李俊奇,车伍,池莲,刘松.住区低势绿地设计的关键参数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给水排水,2004,30(9):41-46. 被引量:44
引证文献16
-
1余卫东,汤景华,杨淑萍.城市雨水资源化潜力研究[J].气象与环境科学,2007,30(3):29-32. 被引量:21
-
2刘芳文,吴军,颜文,李静.流溪河水质评价与监控措施[J].安全与环境学报,2004,4(5):19-23. 被引量:7
-
3韩雁,许士国.城市多水源多用户合理配置研究[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24(5):649-652. 被引量:1
-
4任学慧,田红霞.缺水城市水资源补偿恢复能力研究——以大连市为例[J].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2006(3):69-70. 被引量:2
-
5孙爱军,董增川,张小艳.中国城市经济与用水技术效率耦合协调度研究[J].资源科学,2008,30(3):446-453. 被引量:79
-
6宋文平.浅谈城市水资源可持续利用[J].太原科技,2010(1):39-41.
-
7李永福,王冬梅.下凹式绿地对城市雨水集蓄利用作用研究进展[J].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2011,9(1):160-165. 被引量:15
-
8徐庆光.山东水资源可持续利用问题研究[J].山东经济,2002,18(2):56-59. 被引量:10
-
9雷敏,曹明明.西北城市水资源利用的问题诊断与应对措施[J].水土保持通报,2002,22(1):26-29. 被引量:5
-
10朱宏寨,陈彦.合理利用和保护水资源的经济分析及措施[J].西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23(3):43-45. 被引量:4
二级引证文献186
-
1刘鑫,刘信勇,郭芳.浅析水质安全保障在城镇供水中的关键作用[J].城镇供水,2023(S01):115-118.
-
2王俊能,马晓国.可拓综合指数及其在水环境质量评价中的应用[J].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47(z1):130-133.
-
3陈利群.城市水源配置有关问题的讨论[J].给水排水,2013,39(S1):115-119. 被引量:4
-
4王毅,丁正山,余茂军,尚正永,宋晓雨,常夏洁.基于耦合模型的现代服务业与城市化协调关系量化分析——以江苏省常熟市为例[J].地理研究,2015,34(1):97-108. 被引量:160
-
5刘春华,杨丽芝.山东地下水资源合理开发的研究[J].西部探矿工程,2005,17(12):270-271. 被引量:8
-
6苏英,陈玲侠.咸阳城区地下水位动态分析及预测[J].干旱地区农业研究,2005,23(6):179-183. 被引量:9
-
7任烨,何倩.雨养型农业区水资源合理开发与可持续利用的几种有效模式[J].水土保持研究,2006,13(2):98-101.
-
8赵继杰.山东省水资源安全与社会和谐发展研究[J].云南地理环境研究,2007,19(3):55-59. 被引量:1
-
9苏英,徐双乾.咸阳市地下水位动态变化特征[J].安徽农业科学,2007,35(36):11916-11917. 被引量:4
-
10何勇,陈秀兰,曾维忠,张健.面向可持续发展的水资源补偿机制研究综述[J].生态经济(学术版),2008(1):69-72. 被引量:1
-
1胡世琴,范斌.浅议城市雨水利用在我国的发展前景[J].中国建设教育,2006,0(6):57-59. 被引量:2
-
2舒燕,许双华.水资源的利用及保护[J].包钢科技,2001,27(1):61-64.
-
3孟开,张永明.甘肃省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与保护措施探讨[J].甘肃水利水电技术,1997,33(4):1-3.
-
4马守礼.酒泉市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措施浅议[J].地下水,2004,26(3):168-169.
-
5徐高田,艾池根,刘兵.我国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保护[J].环境保护科学,2001,27(4):3-5. 被引量:4
-
6陈家琦,钱正英.关于水资源评价和人均水资源量指标的一些问题[J].中国水利,2003(11):42-44. 被引量:19
-
7赵惠新.三江平原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与保护[J].黑龙江水专学报,2008,35(4):1-3. 被引量:7
-
8刘根华.浅谈我国城市雨水利用的现状与对策[J].科技创新导报,2010,7(13):148-148. 被引量:8
-
9王长明,方生.城市利用地下咸水节省淡水资源[J].地下水,2004,26(1):32-33. 被引量:1
-
10叶春松,范瑾初.水工业体系——人工组织结构的非平衡开放系统[J].工业水处理,2002,22(3):5-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