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离骚》的象喻范式与文化内蕴 被引量:12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离骚》"依《诗》取兴,引类譬喻",借助香草之喻、美人之喻、男女君臣之喻和求女之喻,转相生发,互为依托,整体思考,层进层深,营构出一条借弃妇喻逐臣、借男女喻君臣的庞大整一的象喻系统,最终达成物象世界与观念世界的深层契合。这是一种极具典范性的创作方法,也是一种以象喻为核心的思维方式,而在其内里,则潜隐着中国文化阴阳、男女、夫妇、君臣相对应、相关合的基本元素。可以认为,《离骚》所展示的这种象喻特点及由此构成的创作范式一经出现,便与其深厚广博的思想内容相结合,形成极大的吸附力和典范性,不仅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昭示作用,而且也在承接前人的基础上,将弃逐文学及其艺术表现提升到了一个空前的高度。
作者 尚永亮
机构地区 武汉大学文学院
出处 《文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65-172,共8页 Literary Review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12

  • 1《易·系辞上》,《十三经注疏》,第69页下,中华书局1980年影印本. 被引量:2
  • 2尚永亮.《诗经》弃妇诗分类考述[J].学术论坛,2012,35(8):66-74. 被引量:16
  • 3李康.《运命论》,《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2),中华书局1958年版,第1295页. 被引量:2
  • 4夏大霖.《屈骚心印》,王夫之《楚辞通释》,均见《离骚纂义》,中华书局1980年版,第282,281页. 被引量:1
  • 5黄伯思.《新校楚辞序》,《楚辞评论资料选》,湖北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第81页. 被引量:1
  • 6刘勰.《辨骚》,范文澜.《文心雕龙注》,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78年,第47页. 被引量:2
  • 7王夫之.《楚辞通释》..《离骚纂义》.中华书局,1980年.第282;281页. 被引量:1
  • 8朱熹.《楚辞辩证》,见《楚辞集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第172页. 被引量:3
  • 9徐光启.《诗经六帖》,《(诗经)百家别解考(国风上)》,太原.山西古籍出版社,2001年,第301页. 被引量:1
  • 10王兆鹏著..唐宋词史论[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0:387.

二级参考文献40

  • 1顾颉刚.诗经在春秋战国间的地位[A].古史辨.(3).316-317.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 被引量:3
  • 2毛诗正义卷三,十三经注疏(上)[M].北京:中华书局,1980. 被引量:1
  • 3毛诗序卷二.十三经注疏(上)[M].北京:中华书局,1980. 被引量:1
  • 4方玉润.诗经原始卷三[M].北京:中华书局,1986. 被引量:1
  • 5宋范处义.诗补传卷三[M].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被引量:1
  • 6诗经直解卷三[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83. 被引量:1
  • 7诗经直解.卷六引[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83. 被引量:1
  • 8朱熹.诗集传卷一[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 被引量:1
  • 9方玉润.诗经原始卷二[M].北京:中华书局,1986. 被引量:1
  • 10诗经直解卷二[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83. 被引量:1

共引文献20

同被引文献212

引证文献12

二级引证文献23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