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以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推动中华文化现代化(十人谈)
被引量:
4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从历史、文化、现实国情和未来发展等多个维度进一步思考中国道路问题,阐明了中国当代发展道路与历史传统、文化积淀的关系,也就深刻揭示了中国道路的未来趋势,为我们从更广阔的时间和空间尺度认识中国道路的历史必然性、创造性地思考未来发展提供了科学的方法。
作者
翁淮南
张纪
张少义
武淳
出处
《党建》
CSSCI
2014年第4期16-23,共8页
关键词
文化现代化
创造性转化
创新性发展
中国当代
中华
历史传统
科学的方法
文化积淀
分类号
G122 [文化科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35
引证文献
4
二级引证文献
15
同被引文献
35
1
惠吉兴.
论汉代儒学的社会化走向[J]
.社会科学战线,1997(3):235-240.
被引量:6
2
樊浩.
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J]
.江苏社会科学,1994(4):133-139.
被引量:3
3
李翔海.
论儒学现代转型的两条基本路向[J]
.齐鲁学刊,2007(6):5-10.
被引量:4
4
郝贵生.
论道德建设中的领导行为[J]
.道德与文明,2008(2):87-90.
被引量:1
5
张洪涛.
从文化消费者的视角看高雅文化与通俗文化[J]
.东方论坛(青岛大学学报),2008(4):29-35.
被引量:7
6
张绪良,韩同欣,张萍.
青岛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J]
.青岛大学师范学院学报,2009,26(1):113-118.
被引量:6
7
邓智旺.
从汉代儒学社会化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J]
.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0(4):105-109.
被引量:3
8
肖霞,仇玉斌.
道德赏罚:社会公正的必然要求[J]
.中共贵州省委党校学报,2010(2):77-80.
被引量:2
9
吴康宁.
教会选择:面向21世纪的我国学校道德教育的必由之路──基于社会学的反思[J]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1999,17(3):10-18.
被引量:212
10
潘飞.
大众媒介应该成为先进文化的生产者和传播者[J]
.中国出版,2012(5):23-25.
被引量:3
引证文献
4
1
沈正赋.
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中的媒体角色认知[J]
.编辑之友,2018(4):5-11.
被引量:9
2
李素英.
中华传统美德现代化的价值引导机制建设研究[J]
.山东行政学院学报,2019,0(5):115-122.
3
王敏,张宗元.
新语境下推进山东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研究——以胶东地区民间手工艺文化为例[J]
.今古文创,2020(31):57-58.
4
张英魁,甘慧妹.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双创”的方法论意蕴与实践进路[J]
.枣庄学院学报,2023,40(1):1-9.
被引量:6
二级引证文献
15
1
汝金珠.
非遗文化融入导游业务课程思政的教学实践创新研究——以导游讲解张家港市河阳山歌馆为例[J]
.沙洲职业工学院学报,2023,26(4):9-13.
被引量:1
2
金青梅,付燕,李珂胤.
数字平台赋能传统戏曲文化艺术创新发展路径研究[J]
.数字通信世界,2018(6):47-51.
被引量:2
3
吕琳.
论改革开放以来传统文化的创新与发展[J]
.长江丛刊,2018,0(34):156-157.
4
伊志.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 创新性发展的文学审视——基于儿童文学的视角[J]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28(2):135-140.
被引量:3
5
戴中保.
略论文化产业对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创新——以南京老门东为例[J]
.江苏高职教育,2019,19(3):23-27.
被引量:1
6
隋金梅.
识变·应变·求变·审变——“双创”方针引领下中学历史教学的应然嬗变[J]
.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23(25):53-56.
7
肖杰.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与红色文化融入高职校园文化的研究[J]
.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2024,37(1):141-143.
被引量:1
8
马广月,王焕景,孙港.
沿黄九省(区)公共图书馆服务黄河文化“两创”现状调研[J]
.图书馆学研究,2023(12):53-63.
被引量:2
9
宋延雷.
新时代安徽吹打乐“双创”生成的理论思考与实践路径[J]
.红河学院学报,2024,22(1):35-38.
10
张燚,黄宇轩,李章燕.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研究述评--基于自主品牌符号意义建构的视角[J]
.四川轻化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4,39(1):1-15.
被引量:1
1
曹建林,周才方.
论吴文化在中华文化中的地位和作用[J]
.无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11(5):64-66.
被引量:1
2
李士坤.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中华文化现代化的表现形式[J]
.中共贵州省委党校学报,2015(2):5-10.
被引量:2
3
谢明辉.
中华文化的发展与现代化[J]
.现代台湾研究,2012(5):107-113.
4
刘奇葆:中华文化现代化既要坚守本根又要与时俱进[J]
.决策探索,2014,0(21):84-84.
5
郭建宁.
文化建设不能“失语”和“他者化”[J]
.党政干部参考,2015,0(10):13-14.
6
唐祥珍.
论全球化对民族文化的影响[J]
.镇江高专学报,2003,16(1):17-20.
被引量:2
7
刘奇葆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作座谈会上强调:不断推动中华文化现代化[J]
.中国编辑,2017(4):94-94.
8
杨泽明,陈钰业.
文化自觉·文化自信·文化繁荣·文化自强——探寻中华文化发展的内在逻辑[J]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5):131-137.
被引量:7
9
张世定.
甘肃省文化产业开发路径探析[J]
.陇东学院学报,2013,24(6):111-113.
被引量:2
10
罗家祥.
传统思想文化对构建和谐社会的意义[J]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19(4):113-114.
党建
2014年 第4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