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胡适早期翻译小说《决斗》的文化解读 被引量:6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胡适在留美期间之所以翻译小说《决斗》,是与其对小说的经济功能的认同、对小说艺术的推崇、孤儿寡母的相似人生体验以及毫不妥协的决绝人生形式分不开的;而《新青年》之所以刊发这篇小说,则与晚清以降的有关小说的时代共识、对决斗文化所隐含的西方现代文化的认同、《新青年》一班人的文化决绝姿态以及个性意识的觉醒有着直接的关联。胡适在《决斗》中所表现出来的现代意识,既是中国现代知识分子个性意识觉醒的标志,又是现代知识分子决绝的文化姿态的象征,这一切标志着有关中国现代文学的诉求,已经从个体性诉求转变为群体性诉求,"为大中华,造新文学"也就成为一代人的文学自觉。
作者 李宗刚
出处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23-33,共11页 Modern Chinese Literature Studies
基金 国家社科基金课题项目"民国教育体制与中国现代文学"(10BZW104) 山东省社会科学规划研究项目"父权缺失与五四文学的发生"(08JDC109)的阶段性成果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20

  • 1胡适.《决斗》,《新青年》1916年第2卷第1号. 被引量:1
  • 2陈独秀.《现代欧洲文艺史谭》[J].青年杂志,1915,1. 被引量:43
  • 3《胡适日记全编》(一),曹伯言整理,安徽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第18,58-59页. 被引量:1
  • 4朱洪著..中共首任总书记陈独秀[M].北京:当代中国出版社,2011:405.
  • 5《胡适日记全编》(二),曹伯言整理,安徽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第34,337,338,291,311,325页. 被引量:1
  • 6《胡适全集》(第18集),安徽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第379页. 被引量:1
  • 7《胡适全集》(第42卷),安徽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第300,379页. 被引量:1
  • 8朱德发.胡适倡导白话文学“惟一宗旨”观背景探察[J].理论学刊,2012(8):112-116. 被引量:2
  • 9胡适.《建设的文学革命论》[J].新青年,1918,(1). 被引量:129
  • 10《胡适全集》(第1卷),安徽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第124-125,1-2,3页. 被引量:1

二级参考文献10

  • 1[15]胡适.中国新文学大系:建设理论集[C].上海:良友图书印刷公司,1935. 被引量:2
  • 2胡适文集:第2卷[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 被引量:6
  • 3陈子展.中国近代文学之变迁,最近三十年中国文学史[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325. 被引量:2
  • 4胡适全集:第28卷[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3. 被引量:1
  • 5傅斯年.白诂文学与心理的改换[J].新潮,1919,(1卷5 号). 被引量:1
  • 6胡适全集:第27卷[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3. 被引量:1
  • 7胡适全集:第11卷[M].合肥:安擻教育出版社,2003. 被引量:1
  • 8胡适全集:第18卷[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3. 被引量:2
  • 9胡适.九年的家乡教育[A].胡适.四十自述[M].北京: 中国华件出版社,1994. 被引量:1
  • 10胡适,张扬.中国的小说(1941)[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57(2):30-37. 被引量:5

共引文献184

同被引文献98

引证文献6

二级引证文献16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