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国际高等教育研究》
2001年第1期33-38,共6页
International Higher Education
同被引文献17
-
1王承绪主编.学术权力--七国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比较[M].浙江教育出版社,1989年版.第109页. 被引量:3
-
2[4]张人杰选编.法国教育改革[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153. 被引量:1
-
3[英]阿什比著 滕大春译.科技发达时代的大学教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3.. 被引量:25
-
4王承绪.学术权力-七国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比较[M].浙江:浙江教育出版社,1989.. 被引量:1
-
5国家教育研究发展中心编.发达国家教育改革的动向和趋势(第五集)--英国高等教育的框架[M].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年版.第446页. 被引量:1
-
6.四个基金组织是英格兰高等教育基金委员会(HEFCE)、威尔士高等教育基金委员会(HEFCW)、北爱尔兰教育部和苏格兰高等教育基金委员会(SHEFC)[Z].,.. 被引量:1
-
7[英]约翰·密尔著 程崇华译.论自由[M].商务印书馆,1996年版.第115页. 被引量:1
-
8Robbins Committee,Higher Education,London,HMSO,1963,P.1. 被引量:1
-
9李帆编译.英国政府在高等教育市场中的作用[J].外国高等教育资料,1996,(4). 被引量:4
-
10[英]迈克尔·夏托克编 王义瑞译.高等教育的结构和管理[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7年版.第175页. 被引量:2
二级引证文献9
-
1余峰.中外大学制度模式的比较[J].科技创业月刊,2006,19(12):177-178. 被引量:5
-
2倪小恒,陈英霞.高等教育体系的权力分配与大学组织结构[J].教育科学,2007,23(2):67-72. 被引量:1
-
3张国昌,林伟连,许为民,张文军,张健,程红.英国高等教育学科专业设置及其启示[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7(6):68-73. 被引量:13
-
4梅仪新.高等教育制度比较研究热点问题回顾与思考[J].教学研究,2007,30(5):381-384.
-
5杨洪青,卢锡慧,封贵敏.中外合作办学的现状与对策[J].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7(4):60-63. 被引量:5
-
6王超.世界高等教育强国崛起中的地方高等教育[J].世界教育信息,2011,24(2):38-41. 被引量:3
-
7杨洪青.论中外合作办学机构的办学特色[J].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0(1):63-66. 被引量:1
-
8孙杰明.英国教育行政的发展状况及启示[J].教学与管理(中学版),2011(12):86-88. 被引量:1
-
9王延年.英国高等教育创新型人才培养及启示[J].河南教育(高教版)(中),2014(2):3-4. 被引量:1
-
1傅端香,张金花.对我国现行高等教育制度的探析[J].焦作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5(4):313-314. 被引量:1
-
2张晓鹏,小柳佐和.日本的高等教育制度及其改革[J].复旦教育,2000(2):45-52.
-
3斯波.,巴,张随刚.欧洲高等教育制度的现存问题与未来的选择[J].国际高等教育研究,2000(1):19-23. 被引量:3
-
4袁勇,龚灏.以学分制改革为突破口 深化我校教育教学改革[J].成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12(B11):107-110.
-
5唐晓红.浅析高校学生工作改革措施[J].教育界(高等教育),2013(7):27-27.
-
6陈京.试论美国高等教育制度变革及其影响因素[J].江苏高教,2009(5):149-150. 被引量:3
-
7劳埃德·内伯斯.美国人的特性及其对美国高等教育制度的影响[J].中国大学教学,2003(10):34-36.
-
8胡卓加.中美高等教育体系的比较与启示[J].高教探索,2003(4):57-59. 被引量:6
-
9姜畔.高校学生管理制度研究[J].山西青年,2016,0(12):254-254.
-
10刘永平.高校毕业生就业难原因分析[J].神州,2011(12):216-2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