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非物质文化遗产语境下泉州南音的发展研究
被引量:
3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被列入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泉州南音被称为音乐文化的"活化石":又称"南曲","南乐"、"南管"、"弦管",被誉为"中国古典音乐的明珠",具有鲜明的闽南文化特征和地域特色。从泉州南音的发展现状入手,分析其在非物质文化遗产语境下的传承价值,进而从学校教育、官方南音社团和民间南音社团三方面提出泉州南音的发展策略。
作者
胡铁龙
机构地区
集美大学音乐学院
出处
《邢台学院学报》
2014年第1期124-127,共4页
Journal of Xingtai University
关键词
非物质文化遗产
泉州南音
发展研究
分类号
J827 [艺术—戏剧戏曲]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31
参考文献
5
共引文献
35
同被引文献
23
引证文献
3
二级引证文献
7
参考文献
5
1
王珊.
南音传承与地方文化政策的扶持[J]
.中国音乐学,2003(2):102-106.
被引量:11
2
张媛.
非物质文化遗产语境下闽南“拍胸舞”的发展研究[J]
.北京舞蹈学院学报,2011(4):89-93.
被引量:16
3
陈洁君.
南音传承问题浅析[J]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4):159-160.
被引量:8
4
王丹丹.
关于南音传承问题的思考[J]
.中国音乐学,2004(1):94-97.
被引量:13
5
沈华玉.
非物质文化认知下南音保护现状及对策——角色定位视角[J]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12,34(1):57-62.
被引量:10
二级参考文献
31
1
菅丰,陈志勤.
何谓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价值[J]
.文化遗产,2009(2):106-110.
被引量:54
2
陈超敏.
泉州南音在不同历史时期的传承与发展[J]
.福建艺术,2005(6):68-68.
被引量:6
3
时吉光,喻学才.
我国近年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综述[J]
.长沙大学学报,2006,20(1):9-11.
被引量:50
4
赵德利.
主导·主脑·主体——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的角色定位[J]
.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26(1):72-74.
被引量:35
5
蒋登科.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文化体认[J]
.重庆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5(3):4-6.
被引量:2
6
冯光钰.
传承发展是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国传统音乐的最好保护[J]
.音乐研究,2006(1):5-6.
被引量:29
7
廖秋子.
南音文化活动对构建和谐社会的促进作用[J]
.中国戏剧,2006(4):52-53.
被引量:1
8
蔡良玉.
简介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J]
.人民音乐(评论),2006(9):22-23.
被引量:1
9
廖秋子.
从南音文化的同一性看闽台文化的统一性[J]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1):129-132.
被引量:6
10
林枫,范正义.闽南文化论述[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159.
被引量:2
共引文献
35
1
杨丽.
2004年我国民族器乐研究综述[J]
.保定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6,19(3):111-112.
2
陈金华,庄智斌.
基于RMP分析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研究——以泉州南音为例[J]
.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7,22(5):42-44.
被引量:26
3
王志毅.
高等音乐教育中的民间音乐传承与对策[J]
.艺术探索,2009,23(6):96-97.
被引量:10
4
蔡夏玲.
泉州茶馆(店)中的南音文化探究[J]
.艺苑,2010(3):100-106.
被引量:2
5
吴红叶.
闽南拍胸舞现代文化价值初探[J]
.闽江学院学报,2012,33(4):119-122.
被引量:5
6
王安娜.
浅谈南音剧本题材创新的情感教育意义——以大型清唱剧《情归何处》为例[J]
.中国校外教育(上旬),2012(10):30-31.
被引量:1
7
钟妮,周莉(指导老师).
鄂西北原生态民间音乐数字化保护模式[J]
.神州,2013(2):198-198.
被引量:1
8
李涛.
文化生态视野下闽南拍胸舞的适应与变迁[J]
.重庆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32(2):52-55.
被引量:3
9
李涛.
文化生态视野下闽南拍胸舞保护与传承研究[J]
.唐山师范学院学报,2013,35(2):82-85.
被引量:5
10
王珊,吴浄娜.
从周末南音专业习唱习奏会引发的思考[J]
.艺苑,2013(3):85-87.
同被引文献
23
1
王耀华.
中国南音的保护与传承[J]
.福建艺术,2008(1):5-11.
被引量:25
2
廖秋子.
南音文化内涵再认识——兼论泉州南音对闽南籍华侨文化生成的独特作用[J]
.东南学术,2005(6):156-161.
被引量:6
3
黄志强.
寻找失落的精神家园——王珊教授《泉州南音》专著品读[J]
.人民音乐,2010(5):92-93.
被引量:2
4
王萍萍.
泉州南音(弦管)二弦“原生态”留存与思考[J]
.人民音乐,2010(12):56-58.
被引量:3
5
王珊.
泉州南音传承现状研究[J]
.东南学术,2011(6):307-312.
被引量:23
6
耿红梅.
音乐文化资源集成型数据库文献归集目标的设定[J]
.中国音乐,2012(3):120-124.
被引量:1
7
李寄萍.
南音记谱史探衍[J]
.中央音乐学院学报,2013(1):44-57.
被引量:4
8
胡铁龙.
非物质文化遗产语境下泉州南音的发展研究[J]
.淮海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11(24):73-76.
被引量:2
9
王萍萍.
泉州南音曲《出塞和亲》的艺术特色[J]
.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2014,32(2):93-97.
被引量:1
10
王耀华.
近25年来的南音研究及其展望[J]
.人民音乐,2014(6):64-67.
被引量:8
引证文献
3
1
王青.
试论泉州南音的继承和保护[J]
.大舞台,2015(11):132-134.
被引量:2
2
赵慧真,庄云勇.
基于数字化建设的南音保护与传承研究[J]
.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17,0(5):108-112.
被引量:1
3
王悦,高微.
新媒体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播研究--以泉州南音为例[J]
.艺术教育,2018(21):108-109.
被引量:4
二级引证文献
7
1
黄益军,贺盈琪,林剑.
基于文化周期框架的音乐非遗数字化研究评述[J]
.泉州师范学院学报,2023,41(1):59-64.
被引量:1
2
陈特超.
浅谈“泉州南音”的发扬[J]
.神州,2017,0(2):9-9.
3
王悦,高微.
新媒体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播研究--以泉州南音为例[J]
.艺术教育,2018(21):108-109.
被引量:4
4
曹舒.
新媒体视角下沈阳“面人汤”品牌构建研究[J]
.包装工程,2020,41(10):217-220.
被引量:2
5
王芳.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播研究[J]
.河北画报,2022(20):4-6.
6
陈晓燕.
新媒体时代泉州高校传承发展南音研究[J]
.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4,36(1):95-99.
7
阮燕珍,陈文慧,冯琳杰,蔡思怡.
“活化石”南音对外传播现状与SWOT分析[J]
.中国民族博览,2024(8):216-218.
1
胡铁龙.
非物质文化遗产语境下泉州南音的发展研究[J]
.淮海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11(24):73-76.
被引量:2
2
董凤雪.
南乐五花营狮子舞的独特性及保护[J]
.濮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28(3):134-137.
3
张春侠.
南音:中国音乐史上的“活化石”[J]
.中国报道,2015(12):88-89.
被引量:1
4
郑长铃,王珊.
在历史与现实之间寻问——访晋江深沪沪江御宾社[J]
.福建艺术,2004(4):43-45.
5
吴鹏霄.
非物质文化遗产视野下的南乐目连戏困境与思考[J]
.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10):166-167.
被引量:2
6
南音[J]
.文史月刊,2012(12).
7
杨杰,傅漪.
南音:空谷绝唱醉煞人[J]
.新视听,2003(06M):44-46.
8
何昌林.
唐风宋韵论南音——写给海内外南音弦友[J]
.人民音乐,1985(5):32-35.
被引量:5
9
孙星群.
福建南音文化区布局及形成原因述略[J]
.星海音乐学院学报,1992(2):33-39.
被引量:2
10
陈冰机.
记福建南音代表团赴菲演出[J]
.中国音乐,1985(2):93-94.
邢台学院学报
2014年 第1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