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四川医学》
CAS
2001年第1期95-97,共3页
Sichuan Medical Journal
同被引文献11
-
1魏为利,吕寒静,杨忠民,洪光朝,刘瑞麟,邱忠民.自然痰与诱导痰涂片细胞分类计数比较[J].第四军医大学学报,2004,25(21):1976-1978. 被引量:14
-
2王彦,林强,王长征,林科雄.诱导痰的操作方法及其在哮喘中的应用[J].重庆医学,2004,33(9):1426-1428. 被引量:8
-
3罗炜,赖克方,钟南山.诱导痰检测的方法学及其在气道炎症评价中的应用[J].国外医学(呼吸系统分册),2004,24(6):395-397. 被引量:22
-
4徐少华,王伟,柏玉红,王道清,张珑.超短波治疗对COPD患者诱导痰炎症介质的影响[J].中国医学物理学杂志,2005,22(1):398-400. 被引量:3
-
5聂汉祥,李长生,杨炯.诱导痰炎性标志物对老年人晚发哮喘严重程度判断和鉴别诊断的价值[J].中华老年医学杂志,2005,24(6):410-412. 被引量:4
-
6崔焱,董竞成.诱导痰技术及其在支气管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鉴别中的应用[J].国际呼吸杂志,2006,26(8):603-606. 被引量:7
-
7黄宏,徐军,钟南山.哮喘患者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抗体的表达及临床意义[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1998,21(10):612-614. 被引量:8
-
8赵海涛,钟南山,徐军.肿瘤坏死因子mRNA在哮喘患者诱导痰中的表达及其与病情严重程度的关系[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1999,22(3):188-188. 被引量:9
-
9谢正福,柳广南.吸入白细胞介素—5对支气管哮喘患者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数及其活化状?…[J].广西科学,1999,6(1):47-52. 被引量:1
-
10张伟,钟南山,徐军.支气管哮喘患者粒-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mRNA表达的研究[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0,23(9):534-537. 被引量:6
引证文献2
-
1白艳玲,李丽,张春兰,杨利,赵丽,顾国忠,孙启玉.诱导痰法用于呼吸疾病诊治40例安全性分析[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7,7(22):5370-5372. 被引量:1
-
2徐治波,高蜀生,练祥忠,杨英.诱导痰中细胞因子、嗜酸性细胞阳离子蛋白水平在哮喘治疗中的意义[J].四川医学,2001,22(12):1178-1179.
-
1王法霞,赖克方,陈如冲,罗炜,陈桥丽,钟南山.哮喘患者吸入表面激素减量后哮喘症状变化与诱导痰嗜酸性粒细胞比例的关系[J].中华肺部疾病杂志(电子版),2014,7(5):9-12. 被引量:20
-
2王红哲,李超乾.支气管哮喘脱敏治疗研究进展[J].国际呼吸杂志,2008,28(2):84-86. 被引量:1
-
3陈玲.咳嗽变异性哮喘30例诊治分析[J].亚太传统医药,2008,4(10):69-70.
-
4王红哲,李超乾.支气管哮喘脱敏治疗研究进展[J].中华哮喘杂志(电子版),2009,3(2):47-49. 被引量:8
-
5王翔.IL-5和ECP在支气管哮喘病因中的作用[J].四川医学,2000,21(12):1111-1113. 被引量:1
-
6邹勇,宋平展.干咳也需进行诱导痰检查吗[J].当代医药论丛,2013,11(6):24-24. 被引量:1
-
7郑鸿,王玉琼.影响哮喘患儿生命质量的因素分析[J].护士进修杂志,2004,19(2):166-168. 被引量:15
-
8王青萍,王孔胜,李秀香.诱导痰检查在慢性咳嗽中的临床的应用[J].临床荟萃,2001,16(11):523-523.
-
9李群,许启霞.支气管哮喘的药物治疗进展[J].淮海医药,2012,30(2):185-188. 被引量:22
-
10马萍,邢杰,闫玉文.过敏性支气管哮喘动物模型研究现状[J].武警医学院学报,2010,19(8):677-680. 被引量: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