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意识形态和商业利益的博弈——港产合拍片论 被引量:3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从CEPA启动以来,香港与内地合拍电影开始面临政治冲突和利益择求,内中折射出"九七"回归后香港文化的困境。本文认为合拍模式导致香港电影文化中原有的地域特色和娱乐特性都大幅度地退化。两地合拍片产生于20世纪80、90年代极具冒险色彩的商业合作,松散的关系中包容极大的创作、政治、文化的自由,但时至今日的合作模式则成为遏制香港电影娱乐优势的桎梏,甚至产生"香港电影已死"的质疑。尽管内地与香港合拍片出于多重缘由,但是目前合拍片的真正问题在于不仅没有实现"一国两制"的文化融合的更高目标,反而沦为商业的附庸。这种经验,对于ECFA启动后的台湾电影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作者 刘辉
出处 《文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05-114,共10页 Literature & Art Studies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13

  • 1马杰伟《市井国族主义:重划大陆与香港的文化版图》,吴俊雄、马杰伟、吕大乐编《香港·文化·研究》,香港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257页. 被引量:1
  • 2陈韬文:《港式"人民力量":七一的动员形态与民意政治的重构》,《香港·文化·研究》,第197页. 被引量:1
  • 3香港影业协会官方网站:www.mpia.org.hk. 被引量:1
  • 4胡克,刘辉.全球化·香港性·大中华 香港电影十年回望[J].电影艺术,2007(4):5-10. 被引量:4
  • 5香港电影服务统筹科网页:http://www.rio-createhk.gov.hk. 被引量:1
  • 6http://cantonsir.blog.163.com/blog/static/844027120114236188513/. 被引量:1
  • 7《广电总局鼓励合拍片》,2005/05/19,htqo://www.sxdaily.coin.cn/data/wtxwdd/01/20050520_8710240_12,htm. 被引量:1
  • 8《香港电影发展局主席:香港电影及合拍片在内地市场大热》,2010年2月25日,http://www.hktdc.com/info/mi/a/tdcnews/sc. 被引量:1
  • 9青溪:《内地香港合拍片双赢十年风雨历程》,载《大众电影)2007年第9期. 被引量:2
  • 10吴思远.《香港与国内合拍片及市场现状》,编自卓怕棠主编.《全球华语影视产业与管理》,香港:天地图书有限公司2008年12月版,第8081页. 被引量:1

二级参考文献6

  • 1《香港电影:下半年复苏无望》[J].电影双周刊,2002,(609):19-19. 被引量:1
  • 2Poshek Fu:Between Shanghai and Hong Kong:the politics of Chinese cinemas,California: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2003. 被引量:1
  • 3李焯桃.九七港片的97情怀.见:香港电影面面观:1997-1998.香港:临时市政局,1998.14. 被引量:1
  • 4子由.《北望神州:中国电影梦--黄百鸣》[J].电影双周刊,1998,(489):39-39. 被引量:1
  • 5汤祯兆.CEPA所带来的"新埠片"变化.见:2003香港电影回顾.香港:香港电影评论学会,2004.52. 被引量:1
  • 6《全球华语电影产业市场与管理高层论坛香港篇》[J].电影双周刊,2004,(697):18-18. 被引量:2

共引文献4

同被引文献20

引证文献3

二级引证文献4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