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高职院校专业设置与区域经济发展适应性研究——以环渤海地区为例
被引量:
1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高职院校专业设置与区域经济发展密不可分。通过随机抽样调查环渤海经济圈40所高职院校的专业设置情况,分析专业设置现状及其与当地产业结构的适应性情况,得出该地区高职专业设置与产业结构发展协调性不均衡、产业关联度不高等结论,进而对专业设置提出寻求专业建设与市场需求的契合点,架构与区域经济发展需要相匹配的专业,发挥区域特色、深化校企合作的建议。
作者
董英辉
童秀英
刘炳震
机构地区
河北科技师范学院
河北迁安市职业技术教育中心
出处
《职业教育研究》
2014年第1期5-8,共4页
Vocational Education Research
关键词
环渤海经济圈
高职院校
专业设置
区域经济
产业结构
适应性
分类号
G710 [文化科学—职业技术教育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12
参考文献
6
共引文献
40
同被引文献
45
引证文献
10
二级引证文献
18
参考文献
6
1
孙孝花.
高职专业设置与地方经济发展需求的匹配性研究——以郑州市为例[J]
.职业技术教育,2012,33(14):14-17.
被引量:5
2
王清,顾庆龙,向立.
高职院校专业建设与区域经济发展契合的调查研究——以扬州市为例[J]
.职业技术教育,2011,32(2):16-19.
被引量:21
3
周韧.
环渤海经济圈产业结构现状分析[J]
.经济视角(中),2011(3):133-134.
被引量:2
4
包红霞.
高职专业设置与区域经济发展适应性研究[J]
.教育与职业,2010(23):41-42.
被引量:16
5
杜永兵.高职院校专业架构与产业结构关联度解析-以浙江高职教育为例[J].高等职业教育,2012(4).
被引量:1
6
李海宗,杨月明.
杭州高职专业设置的区域适应性[J]
.职业技术教育,2012,33(12):64-65.
被引量:2
二级参考文献
12
1
李沛武,刘桂兰.
高职高专教育专业设置及其与地方经济建设的关系[J]
.中国高教研究,2004(11):69-70.
被引量:47
2
戴涵莘,陶亦亦,吴增军.
苏南地区高职教育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实证研究[J]
.职业技术教育,2006,27(10):20-23.
被引量:31
3
教育部.关于印发《普通高等学校高职高专教育指导性专业目录(试行)》的通知(教高[2004]3号)[Z].2004-10-22.
被引量:3
4
国务院推进天津滨海新区开发开放有关问题的意见(国发[2006]20号)[Z].2006-05-26.
被引量:1
5
尹洁.天津市委关于加快推进滨海新区开发开放的意[EB/OL].http://news.enoch.com.cn/system/2005/11/12/001162909.shtml.2005-11-12.
被引量:1
6
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Z].2006-11-16.
被引量:320
7
张元.
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高职高专专业设置问题探讨[J]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7,23(33):38-40.
被引量:4
8
中国区域发展的理论与实践[M].
被引量:1
9
赵惠娟,刘晓萌.
职业教育与产业结构调整对接研究[J]
.现代商业,2009(36):166-167.
被引量:10
10
熊光慈.
河南产业结构调整与高职教育专业建设对策研究[J]
.河南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30(6):10-13.
被引量:21
共引文献
40
1
夏韧.
高职专业设置与区域经济发展的适应性初探[J]
.商,2012(15):206-206.
2
王凤军.
无锡市高职院校专业结构设置合理性分析[J]
.科技创业家,2013(9):160-161.
3
王一群.
区域产业升级背景下高职院校专业构建策略——以临沂职业学院为例[J]
.恩施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综合版),2012(2):1-3.
4
王清,顾庆龙.
基于产业结构调整的扬州人力资源需求趋势及对策[J]
.职业教育研究,2011(12):5-6.
被引量:2
5
邱爱兵,龙喜平.
汽车电子技术专业设置与区域产业发展适应性研究[J]
.中国科技博览,2012(11):177-177.
被引量:2
6
朱媛媛,沈宇.
高等职业院校专业设置市场化探索与研究——以广东岭南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2(14):191-192.
被引量:1
7
罗明誉.
美、德、澳高职教育与区域经济互促发展模式研究[J]
.现代商贸工业,2012,24(15):79-82.
被引量:4
8
罗明誉.
高职教育与区域经济互促发展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J]
.教育与职业,2012(24):8-11.
被引量:13
9
刘培林.
物联网时代软件技术专业建设的思考[J]
.物联网技术,2013,3(1):57-59.
被引量:1
10
陈旭东,樊登柱.
高职专业设置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吻合度研究——以南通地区高职院校专业设置为例[J]
.职业技术教育,2012,33(29):10-14.
被引量:20
同被引文献
45
1
秦虹.
职业教育专业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对接的探索——以天津职业院校与产业发展为例[J]
.教育科学,2013,29(5):76-81.
被引量:53
2
周彦伟,夏新涛,马伟,刘典河.
从轴承专业方向论高校的办学特色[J]
.轴承,2005(5):38-40.
被引量:4
3
陈锡文.
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J]
.发展,2005(12):15-17.
被引量:42
4
温家宝.
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几个问题[J]
.学习与研究,2006(4):4-8.
被引量:7
5
沈明君.现代职业院校专业设置与区域产业契合关系探析[J].科技致富向导,2013,(17).
被引量:1
6
万伟平,李森,王贵兰.
论高等职业教育专业建设与区域产业发展的衔接与融合[J]
.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9,30(1):61-64.
被引量:36
7
邓岳敏.
我国高校专业设置趋同问题探析[J]
.广东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9(2):4-8.
被引量:19
8
齐振宏,王培成,冉春艳.
基于循环经济的生态产业链共生耦合研究理论述评[J]
.生态经济(学术版),2009(2):185-188.
被引量:22
9
邓光,杨晓燕.
高职教育专业设置与规模的区域性探究[J]
.中国高教研究,2009(10):79-80.
被引量:12
10
张绍颂.
国外高职教育的发展对我国高职教育的启示[J]
.云南电大学报,2010,12(2):41-44.
被引量:3
引证文献
10
1
曾菊员.
乡村振兴战略下欠发达地区高职教育发展路径研究——以广东省云浮市为例[J]
.内江科技,2022,43(9):136-138.
2
张永春.
高职专业设置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吻合度研究——以大连海洋大学应用技术学院轴承专业设置为例[J]
.辽宁高职学报,2015,17(2):29-30.
被引量:2
3
赵杨.
现代职业院校专业设置和区域产业契合关系探析[J]
.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5,36(10):64-67.
被引量:1
4
董宾芳.
高职院校的专业设置、调整和管理探析[J]
.岳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30(5):5-8.
被引量:1
5
蔡逸群,褚先文.
经济新常态下高职院校专业设置与区域产业融合的实践研究——以徽商职业学院为例[J]
.产业与科技论坛,2017,16(21):131-132.
6
罗金玲.
高职院校专业设置与区域经济发展的适应性研究——以娄底职院为例[J]
.电脑知识与技术,2016,12(2X):143-144.
被引量:1
7
金满文,李云飞,李悦.
高职专业设置与区域经济发展的适应度研究——以辽宁沿海经济带为例[J]
.辽宁高职学报,2018,20(3):17-20.
被引量:4
8
赵小春.
制造业转型升级背景下高职教育专业结构优化策略——以佛山市为例[J]
.职教通讯,2019,0(22):29-34.
被引量:1
9
吴庆国,姚本先.
地方高职院校专业服务首位产业发展的实证分析——以芜湖市为例[J]
.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29(1):135-139.
10
陶红,董婷婷.
乡村振兴战略下粤西地区高职院校专业链精准对接产业链的研究[J]
.职业技术教育,2019,0(14):22-27.
被引量:8
二级引证文献
18
1
周红芳.
湖北高等职业院校专业体系设置与人才需求现状研究[J]
.武汉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29(2):85-88.
被引量:2
2
张永春.
应用型本科专业建设与区域经济发展吻合度研究[J]
.许昌学院学报,2017,36(6):146-149.
被引量:5
3
王鹏,吴冬燕.
职业院校人才培养质量提升建设实践研究——基于叶圣陶“整体育人”思想[J]
.教育观察,2018,7(9):129-131.
4
朱琦,程苗.
长三角城市群应用型本科高校专业群设置与效果评价[J]
.黑龙江工业学院学报(综合版),2019,19(12):29-34.
被引量:3
5
郭志强.
高校服务乡村振兴战略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以威海职业学院为例[J]
.乡村科技,2021,12(15):15-16.
6
吴庆松.
高职院校服务乡村振兴人才培养“1+N”模式研究[J]
.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2,22(1):86-90.
被引量:1
7
庄文玲.
高职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在乡村振兴中的作用研究[J]
.农业工程与装备,2022,49(1):57-59.
被引量:1
8
邹德智,张建强,王晓政.
民族地区高职院校专业设置与产业发展的适应性研究——以内蒙古自治区为例[J]
.教育观察,2022,11(28):9-14.
被引量:1
9
杨文,邝允新,童忠文.
“双高计划”背景下高职专业群与区域产业集群协同发展机制分析——以湖南铁道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
.西部素质教育,2023,9(1):1-4.
10
杨文.
“双高计划”背景下高职专业群与区域产业集群协同发展的思考[J]
.西部素质教育,2023,9(3):47-50.
被引量:3
1
杨亚琴.
提升现代高职教育品牌的战略途径[J]
.苏南科技开发,2006(6):37-38.
2
王东平,李玲玲,徐文,郝以宏.
高职院校思政课实践教学初探——四川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大学生问卷调查的分析[J]
.学习月刊,2013(6):67-68.
3
何雪莲.
欠发达地区商务英语人才职业适应性的影响因素及其应对策略[J]
.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11(1):53-57.
被引量:3
4
赵颖.
“五年一贯制”高职院校课程设置现状[J]
.职业技术,2006(14):42-42.
被引量:1
5
黄立志.
环渤海经济圈背景下河北省高职教育战略研究[J]
.职教通讯,2012(19):52-55.
被引量:3
6
让特殊教育充满生命关怀——山东省东营市特殊教育学校掠影[J]
.现代特殊教育,2010(7).
7
刘祥琪.
发挥产业集群优势 促进滨海新区经济发展[J]
.现代企业教育,2006(18):137-138.
8
黄晶.
滨州职业学院人文素质课程设置现状分析[J]
.滨州职业学院学报,2010,0(2):17-20.
9
陈冰梅.
基于绩效技术的高职课程教学设计研究[J]
.沈阳教育学院学报,2010,12(1):77-80.
被引量:3
10
王辉.
江苏省中等职业学校专业设置调查及分析[J]
.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9(1):33-37.
被引量:1
职业教育研究
2014年 第1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