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儒林外史》研究方法述评
被引量:
9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旧中国的《儒林外史》研究,圈子既小,进展也慢,三十年代鲁迅曾慨叹这部小说的伟大不被人懂(见《叶紫作〈丰收〉序》),以后的情况也没有多少好转。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指导下,《儒林外史》研究的面貌焕然一新,三十多年来,尽管道路曲折,还是取得很大成绩,研究方法也在不断发展中。
作者
李汉秋
机构地区
安徽大学中文系
出处
《文学遗产》
1986年第1期95-103,共9页
关键词
《儒林外史》
中华人民共和国
马克思列宁主义
述评
旧中国
三十年
叶紫
小说
分类号
I207.419 [文学—中国文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41
引证文献
9
二级引证文献
8
同被引文献
41
1
徐又良.
短篇其表 长篇其里——《儒林外史》结构新探[J]
.社会科学研究,1998(1):107-113.
被引量:7
2
杜贵晨.
“功名富贵为一篇之骨”——论《儒林外史》的结构主线[J]
.齐鲁学刊,1986(1):67-70.
被引量:2
3
张锦池.
论吴敬梓心目中的“理想国”——说《儒林外史》的思想性质及其文化沿革[J]
.北方论丛,1998(4):64-74.
被引量:5
4
李汉秋.
吴敬梓与竹林名士[J]
.江淮论坛,1981(5):26-31.
被引量:6
5
潘旭澜.
关于“儒林外史”中人物与其原型之关系底若干探索[J]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1957,13(2):203-220.
被引量:1
6
王平.
《儒林外史》:文化反思与整合的艺术显示[J]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5,15(5):69-76.
被引量:4
7
邓韶玉.
吴敬梓思想论纲[J]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8,13(1):28-36.
被引量:4
8
陈文新.
从传统的致思途径看《儒林外史》结构的完整性[J]
.江汉论坛,1987(6):59-61.
被引量:2
9
李汉秋.
近代现实主义的曙光——《儒林外史》的历史性进展[J]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7,11(1):66-72.
被引量:5
10
章培恒.
《儒林外史》原貌初探[J]
.学术月刊,1982,14(7):32-39.
被引量:27
引证文献
9
1
徐海东.
鲍文卿与虞育德艺术形象比较论[J]
.当代小说(下半月),2009,0(3):35-36.
2
刘群.
《儒林外史》鲍文卿形象论[J]
.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5,23(4):69-71.
被引量:3
3
刘红军.
《儒林外史》徐基与太保公原型辨析[J]
.学术交流,2013(10):140-146.
被引量:2
4
王庆华.
《儒林外史》结构模式新议[J]
.零陵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23(1):16-19.
5
李文.
论《儒林外史》的情节与结构[J]
.徐州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33(4):86-90.
6
张丽红,宋浪.
《儒林外史》中萧云仙人物原型新考[J]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28(2):108-115.
被引量:2
7
齐思远.
《儒林外史》结构研究[J]
.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9,35(7):13-15.
被引量:1
8
张涛.
从“散点透视”审美视角观照《儒林外史》的叙事结构[J]
.新余学院学报,2022,27(3):84-89.
9
甘宏伟.
现代视野下的《儒林外史》研究述论[J]
.中国古代小说戏剧研究丛刊,2017(1):31-41.
被引量:1
二级引证文献
8
1
王超龙.
近五年《儒林外史》研究综述[J]
.襄樊学院学报,2010,31(12):52-58.
被引量:2
2
孔令彬.
《儒林外史》中的入赘婚描写[J]
.中国文学研究,2012(2):71-74.
被引量:2
3
吴波,姜莉芳.
近十年(2006-2016)《儒林外史》研究述论[J]
.湖南社会科学,2017(5):196-206.
被引量:1
4
任姝童.
《儒林外史》中的父与子[J]
.文教资料,2017,0(35):97-98.
5
胡书云.
《儒林外史》的叙事视角研究[J]
.哈尔滨学院学报,2020,41(11):105-108.
被引量:3
6
孙涛.
从互文性角度导入《儒林外史》教学[J]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20(30):33-34.
7
井玉贵.
《儒林外史》艺术形象之生成探微——以人物原型研究的反思为中心[J]
.文学遗产,2021(6):41-51.
被引量:1
8
刘洪强.
《儒林外史》素材来源考[J]
.明清小说研究,2024(3):161-177.
1
杨冬.
韦勒克的批评史研究方法述评[J]
.文艺理论研究,1999(4):19-24.
被引量:7
2
郭英德,王丽娟.
20世纪明代文学研究方法述评[J]
.人文杂志,2004(1):112-119.
被引量:1
3
李沛.
鲁迅学术研究方法述评[J]
.文学界(理论版),2012(3):45-46.
被引量:1
4
蒋炳贤.
西方当代文学批评方法述评[J]
.杭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5,15(4):80-87.
5
王继红.
近代小说研究方法述评[J]
.林区教学,2011(4):25-27.
被引量:1
6
李栋辉.
《三国演义》人物形象塑造方法述评[J]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5):102-105.
7
尚必武.
对修辞方法的挑战与整合——“不可靠叙述”研究的认知方法述评[J]
.国外文学,2010(1):11-20.
被引量:9
8
张明旭.
马修·阿诺德的文学批评方法述评[J]
.青年文学家,2015,0(6X):90-91.
9
易定军.
《试论晚唐山林隐逸诗人》文学研究方法述评[J]
.安康师专学报,2005,17(5):28-30.
被引量:1
10
沈敦忠.
《伤逝》研究方法述评[J]
.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4(6):105-107.
被引量:3
文学遗产
1986年 第1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