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系统性红斑狼疮辨治规律初探
被引量: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通过对系统性红斑狼疮的中医病因、病机、治疗大法及规律的探讨 ,认为本病的病因为内外合邪 ,以先天不足为本 ;基本病机为肾阴亏虚 ,瘀毒互结 ;提出“补肾化毒”的治疗大法 ,并认为 :辨治本病应牢牢抓住肾阴虚 ,处处不忘顾护这个“本” ,在此基础上进行辨证化裁 。
作者
杨利
戴忠俊
机构地区
广州中医药大学
江苏省六合县卫生学校
出处
《中医药研究》
2000年第6期10-11,共2页
Research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关键词
系统性红斑狼疮
中医药疗法
病因病机
分类号
R593.241 [医药卫生—内科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9
共引文献
48
同被引文献
10
引证文献
2
二级引证文献
10
参考文献
9
1
沈秀兰.
张镜人对系统性红斑狼疮辨治探讨[J]
.辽宁中医杂志,1997,24(7):300-301.
被引量:11
2
杨秀清,杜晓泉,祁玲娣.
辨证治疗红斑性狼症[J]
.陕西中医学院学报,1995,18(4):10-12.
被引量:4
3
孙凤琴,瞿幸,孙玫,李秀敏.
凉血解毒除湿散瘀法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急性期皮肤损害的体会[J]
.中医杂志,1995,36(8):484-485.
被引量:19
4
陈湘君,周时高,苏励,茅建春.
滋阴解毒法为主对SLE免疫紊乱调节作用的研究[J]
.辽宁中医杂志,1995,22(6):257-259.
被引量:23
5
来春荣.
来氏汤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四十二例[J]
.浙江中医杂志,1995,30(4):158-158.
被引量:12
6
边天羽,丁素先,刘世明.
中西医结合诊治系统性红斑性狼疮(SLE)[J]
.临床荟萃,1991,6(6):254-257.
被引量:8
7
陈湘君.
系统性红斑狼疮的辨证施治[J]
.辽宁中医杂志,1987(4):15-17.
被引量:8
8
路志正,焦树德主编..实用中医风湿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6:740.
9
姚凤祥等主编..现代风湿病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5:654.
共引文献
48
1
曹左媛,曲环汝,陈志威,张逸雯,刘凯琳,鲁言飞.
初发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中医证型与相关实验室指标的关系[J]
.上海医学,2019,0(10):595-599.
被引量:7
2
洁西卡.桃李,章李军,李亚娟,卞卡.
系统性红斑狼疮病的临床研究进展[J]
.上海中医药大学学报,2007,21(2):73-76.
被引量:2
3
王慧莲,周学平.
系统性红斑狼疮的中医药研究进展[J]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2007,31(6):792-794.
被引量:3
4
曾敏.
治疗红斑狼疮的中药研究概况[J]
.中药与临床,2013,4(2):62-64.
5
王国利,周园,徐翠.
系统性红斑狼疮中西医治疗进展[J]
.沈阳医学院学报,1996(4):59-61.
6
魏基禄,金实.
系统性红斑狼疮中医药治疗研究近况[J]
.湖南中医药导报,2004,10(6):67-70.
7
卞华,温成平,范永升.
解毒祛瘀滋阴法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机理与临床应用[J]
.江西中医学院学报,2004,16(4):33-35.
被引量:7
8
卞华,温成平,范永升.
解毒祛瘀滋阴法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的机理浅探[J]
.中医药学刊,2004,22(9):1715-1716.
被引量:10
9
范瑞强,吴元胜.
系统性红斑狼疮中医证候微观研究现状与展望[J]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2004,4(5):82-84.
被引量:2
10
李兆福,彭江云.
系统性红斑狼疮的中医药研究进展[J]
.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04,25(5):33-36.
被引量:1
同被引文献
10
1
薛盟举.
周信有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的经验[J]
.世界中医药,2007,2(1):21-22.
被引量:4
2
时水治.
衷中参西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初探[J]
.北京中医,2006,25(4):228-230.
被引量:3
3
王俊志,程振中,赵玉娟,王玉玺.
王玉玺治疗红斑狼疮经验[J]
.中医药学刊,2006,24(8):1417-1418.
被引量:7
4
卞华,温成平,范永升.
系统性红斑狼疮中医诊治思路与方法[J]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6,15(19):2596-2597.
被引量:6
5
刘孟渊.
邓兆智教授中西医结合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的经验[J]
.中医研究,2007,20(11):55-57.
被引量:6
6
郝平生,艾儒棣(指导).
系统性红斑狼疮辨治体会[J]
.江苏中医药,2010,42(5):28-29.
被引量:7
7
范永升,温成平,李学铭,唐晓颇,李慧,李一文.
激素并用解毒祛瘀滋阴法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的临床疗效观察[J]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1999,19(10):626-627.
被引量:58
8
刘长清.
徐宜厚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经验[J]
.中医杂志,2000,41(8):464-465.
被引量:6
9
陈会茹,李振洁.
艾儒棣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的经验[J]
.浙江中医杂志,2003,38(2):51-52.
被引量:13
10
吴斌,严石林,王米渠.
浅谈系统性红斑狼疮的基本病机[J]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4,13(12):1539-1540.
被引量:7
引证文献
2
1
汪东涛,沈鹰.
从“肾虚瘀毒”论治系统性红斑狼疮[J]
.云南中医学院学报,2008,31(3):21-23.
被引量:4
2
贾超磊,贺敏,高子平.
系统性红斑狼疮中医用药规律文献研究[J]
.亚太传统医药,2015,11(4):62-63.
被引量:6
二级引证文献
10
1
旦正吉.
系统性红斑狼疮的中医学与民族医学研究进展[J]
.亚太传统医药,2009,5(8):153-155.
2
许善霖.
中医药研究系统性红斑狼疮的新思维和方法[J]
.世界中医药,2010,5(6):448-450.
被引量:3
3
李慧慧,吕新亮.
系统性红斑狼疮的中医研究进展[J]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2,21(36):4100-4102.
被引量:10
4
朱盈盈.
活血化瘀法对活动期SLE患者凝血指标的影响[J]
.光明中医,2018,33(12):1722-1724.
被引量:2
5
韩曼,姜泉.
中医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的思路与实践[J]
.中华中医药杂志,2017,32(10):4537-4539.
被引量:44
6
田昱平,彭飞,陈涛,陈峰云,姚亚洲.
益气养阴活血方对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血清炎症因子、生活质量及疗效的影响[J]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2017,34(9):1341-1343.
被引量:7
7
张佩莲.
系统性红斑狼疮的中医药研究进展[J]
.皮肤科学通报,2018,35(3):322-327.
被引量:6
8
张祎,张莉,高燕,李海昌,范永升,谢志军.
系统性红斑狼疮皮肤损害的中药用药规律及机制探析[J]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2020,44(4):399-406.
被引量:5
9
唐加龙,张立超.
基于生物信息大数据研究牡丹皮对自身免疫病“异病同治”作用机制及Q-marker预测[J]
.中华中医药学刊,2022,40(8):39-46.
被引量:3
10
胡杰伟,曾泉,付凯,江光明.
中医从肾论治系统性红斑狼疮的理论基础[J]
.辽宁中医杂志,2024,51(1):67-70.
被引量:1
1
杨利,戴忠俊.
系统性红斑狼疮辨治规律初探[J]
.陕西中医函授,2000(5):44-46.
被引量:2
2
顾文斌.
以银花、地榆、玉片、山楂为主治疗急性菌痢43例[J]
.现代中医药,1989(1):13-13.
3
张茂信.
温胆汤在心系疾病中的应用[J]
.湖北中医杂志,2001,23(2):41-42.
被引量:1
4
王天中.
白虎汤临床应用举隅[J]
.湖北中医杂志,2003,25(9):38-38.
被引量:1
5
梁高财,陈源.
完带汤临证应用举隅[J]
.湖南中医杂志,2004,20(4):72-73.
被引量:1
6
朱方石,姚华.
金实教授系统性红斑狼疮证治观探析[J]
.辽宁中医杂志,2000,27(9):397-397.
被引量:5
7
欧昌贵.
柴胡加龙骨牡蛎汤临床应用举隅[J]
.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06,27(5):18-18.
被引量:1
8
张海啸,李靖,周国民,杨洁,王建勋,吕仁和.
吕仁和教授运用四逆散治疗内科杂病经验[J]
.世界中医药,2014,9(12):1630-1632.
被引量:3
9
王志平,王倩,王昭.
浅谈升阳益胃汤的临床应用[J]
.光明中医,2014,29(1):185-186.
被引量:6
10
许朝霞.
浅谈三子养亲汤临证应用[J]
.新中医,2007,39(1):55-56.
被引量:7
中医药研究
2000年 第6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