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邯郸市盐碱地利用现状及改良措施
被引量:
3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介绍了邯郸市盐碱地利用现状,分析了盐碱地改良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行之有效的改良措施,以期达到节肥节水、提高地力、增加效益的目的。
作者
邵风云
机构地区
河北省邯郸市农业局土壤肥料站
出处
《现代农业科技》
2013年第24期252-253,共2页
Modern Agricultur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关键词
盐碱地
利用现状
改良措施
河北邯郸
分类号
S165.4 [农业科学—农业气象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9
参考文献
6
共引文献
15
同被引文献
64
引证文献
3
二级引证文献
43
参考文献
6
1
陶鹏云,徐加汉,苏晓丹,杨洪平.
云南拟单性木兰育苗技术[J]
.云南林业科技,2002(1):27-30.
被引量:3
2
许杰,方小平,孙建昌,徐联英.
云南拟单性木兰育苗试验[J]
.贵州林业科技,2005,33(4):45-46.
被引量:1
3
杨德军,邱琼,王达明,蒋云东,许林红.
云南拟单性木兰育苗技术[J]
.广西林业科学,2004,33(3):146-148.
被引量:5
4
徐加汉,苏晓丹,陶鹏云.
云南拟单性木兰育苗技术[J]
.林业建设,2001(5):39-40.
被引量:5
5
杨耀海.
云南拟单性木兰大苗培育及移栽技术[J]
.林业调查规划,2006,31(3):142-144.
被引量:8
6
冯祥麟,胡刚.
云南拟单性木兰育苗技术[J]
.林业实用技术,2007(6):25-26.
被引量:4
二级参考文献
9
1
芮和恺,季伟良,左显东,杨绍成.
云南拟单性木兰花瓣精油成份分析[J]
.西部林业科学,1991,27(3):76-77.
被引量:3
2
李达孝,杨绍诚,税希特.
云南木兰科植物物种资源及其种质库的研究[J]
.生物多样性,1995,3(4):195-200.
被引量:11
3
云南省林业科学院.[A]..热区造林树种研究论文集[C].昆明:云南科技出版社,1986..
被引量:4
4
沈国舫.森林培育学[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3..
被引量:9
5
李达效.云南木兰科植物用于城市人工环境绿化种植研究[C].云南木兰植物研究报告汇编.
被引量:1
6
李达效.我国珍稀特有云南拟单性木兰生态环境生物学特性及其开发利用的研究[C].云南木兰科植物研究报告汇编.
被引量:1
7
国家林业局国有林场和林木种苗总站.中国木本植物种子[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0.
被引量:1
8
李玉媛,李达孝.
云南木兰科植物的保护价值与开发前景[J]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1999,21(3):29-35.
被引量:29
9
徐加汉,李达孝,李玉媛.
云南拟单性木兰生物生态学特性及其城市绿化的作用[J]
.云南林业科技,2002(2):31-33.
被引量:12
共引文献
15
1
黎明,马焕成,李复秀,李伟.
城市大气污染对云南拟单性木兰苗期气体交换及叶绿素荧光的影响[J]
.西北林学院学报,2005,20(2):46-50.
被引量:17
2
高甜惠,李晓储,何冬宁,钱利武,蒋继宏.
云南拟单性木兰挥发物质及其抗肿瘤和抑菌活性初步研究[J]
.中国野生植物资源,2006,25(4):44-46.
被引量:19
3
刘均利,马明东.
木兰科濒危种的种质资源保存及繁殖技术研究进展[J]
.四川林业科技,2007,28(1):29-33.
被引量:9
4
陈英,马明东.
拟单性木兰属种质资源及其繁育技术研究进展[J]
.四川林业科技,2007,28(3):28-33.
被引量:3
5
杨德军,王卫斌,邱琼,张劲峰.
云南拟单性木兰在普文引种栽培初报[J]
.林业调查规划,2007,32(6):138-141.
被引量:2
6
陈强,周筑,毕波,张学星,刘云彩,孙宏,陈德生,曾德禄,沈洪香.
断根对滇润楠生长发育的影响[J]
.广西林业科学,2009,38(1):23-25.
被引量:7
7
甘露,李凯,王小青,陈雄庭.
云南拟单性木兰组织培养初步研究[J]
.广西农业科学,2010,41(3):210-212.
被引量:2
8
陈强,刘云彩,周筑,毕波,张学星,孙宏.
不同季节断根处理的云南拟单性木兰苗木根系萌发生长效应[J]
.西部林业科学,2011,40(2):7-12.
被引量:5
9
陈强,张学星,周筑,毕波,刘云彩,孙宏.
不同季节断根对滇润楠根系发育的影响[J]
.广西林业科学,2011,40(2):112-115.
被引量:2
10
冯祥麟,胡刚,廖炜,胡光平,刘正华,韩堂松.
5种木兰科珍贵树种早期生长特性研究[J]
.绿色科技,2015,17(12):49-52.
被引量:3
同被引文献
64
1
苏伯儒,刘某承,李志东.
农业文化遗产生态系统服务的复合增益——以浙江瑞安滨海塘河台田系统为例[J]
.生态学报,2023,43(3):1016-1027.
被引量:7
2
刘慧超.
黄河三角洲盐碱地耕作制度的有效探索——东营市“上农下渔”农业开发的调查[J]
.科技进步与对策,1998,15(6):94-95.
被引量:4
3
李彬,王志春,孙志高,陈渊,杨福.
中国盐碱地资源与可持续利用研究[J]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2005,23(2):154-158.
被引量:381
4
张建锋,张旭东,周金星,刘国华,李冬雪.
世界盐碱地资源及其改良利用的基本措施[J]
.水土保持研究,2005,12(6):28-30.
被引量:297
5
吴淑杭,周德平,姜震方.
盐碱地改良与利用研究进展[J]
.上海农业科技,2007(2):23-25.
被引量:17
6
丁海荣,洪立州,王茂文,杨智青.
星星草耐盐生理机制及改良盐碱土壤研究进展[J]
.安徽农学通报,2007,13(16):58-59.
被引量:31
7
张建锋,乔勇进,焦明,李秀芬.
盐碱地改良利用研究进展[J]
.山东林业科技,1997,27(3):5-8.
被引量:50
8
张晓敏.
黄河三角洲荒碱地“上农下渔”开发模式探索[J]
.河北农业科学,2008,12(6):116-117.
被引量:6
9
时冰.
盐碱地对园林植物的危害及改良措施[J]
.河北林业科技,2009(B09):61-62.
被引量:12
10
王伟,解建仓,黄俊铭,佀小伟.
盐碱地治理新模式研究[J]
.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2009,20(5):117-119.
被引量:16
引证文献
3
1
杨玉坤,耿计彪,于起庆,王嘉,于文勇,赵薇.
盐碱地土壤利用与改良研究进展[J]
.农业与技术,2019,39(24):108-111.
被引量:36
2
李申,毕梅祯,王建丽,孙胜卓,孙丰刚.
山东省典型地区盐碱地分布、治理模式研究及效益分析[J]
.山东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2,53(2):302-309.
被引量:7
3
高华鑫,张佳蕾,王建国,慈敦伟,杨莎,唐朝辉,郭峰,刘珂珂,万书波.
盐碱地花生高产栽培研究进展及面临的挑战[J]
.山东农业科学,2024,56(9):142-148.
二级引证文献
43
1
冷春旭,郑福余,赵北平,刘海英,王玉杰.
水稻耐碱性研究进展[J]
.生物技术通报,2020,36(11):103-111.
被引量:20
2
郝文凤,董娇,路秋爽,班鑫超,席敏,李静.
盐碱地改良的植被选择研究[J]
.安徽农学通报,2020,26(22):119-122.
被引量:12
3
许坤鹏,刘喜兵.
河套灌区盐碱地改良方案总结与探索[J]
.甘肃科技,2021,37(1):41-42.
被引量:3
4
吴艳,沙伟,马天意.
盐胁迫对大白菜生长发育影响的研究进展[J]
.高师理科学刊,2021,41(3):57-59.
被引量:3
5
毛广彬.
英吉沙县盐碱地改良项目规划布局分析[J]
.山西水利,2020(10):28-29.
6
贾冰冰,周昕南,丁胜利,史中奇,郝利君,许静,郭伟.
接种丛枝菌根真菌对不同类型盐碱胁迫下向日葵生长及盐离子积累的影响[J]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2021,42(3):45-54.
被引量:2
7
隋敏,臧淑英,任建华.
盐碱地光谱信息获取及改良分析[J]
.安徽农业科学,2021,49(10):28-31.
被引量:2
8
马祥,贾志峰,刘勇.
盐胁迫下燕麦光合及叶绿素代谢变化研究[J]
.青海畜牧兽医杂志,2021,51(3):7-14.
被引量:6
9
张军,周嘉嘉,张侂,王钰璇,王新军.
盐胁迫对商洛主栽玉米品种苗期生理特性的影响[J]
.贵州农业科学,2021,49(6):5-10.
被引量:1
10
刘勇,徐识溥,胡雯雯,吴颖静,王运圣.
果园土壤盐碱度在线监测系统研发[J]
.江苏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1,39(3):57-61.
被引量:1
1
霍玉华,周谨,李双保,任英,郭锦昌.
美洲斑潜蝇在河北邯郸市发生及检疫防除[J]
.植物检疫,1997,11(A00):18-19.
被引量:3
2
陈经泽.
提高地力实现高产稳产──镇坪村长期使用有机肥的效果调查[J]
.热带亚热带土壤科学,1994,3(1):56-58.
3
李向红.
用化学药剂防治棉花烂铃的方法[J]
.中国棉花,2005,32(5):40-40.
被引量:1
4
牛鹏斐,潘文明.
河北邯郸梨园康氏粉蚧的发生与防治技术[J]
.果树实用技术与信息,2011(12):36-37.
被引量:2
5
徐延慧.
秸秆还田是提高地力的有效途径[J]
.农村牧区机械化,1997,0(2):39-39.
被引量:1
6
朱淑英,张秀敏.
柘城县冬小麦高产栽培技术[J]
.南方农业,2014,8(4):42-43.
7
蔡艺艺.
泉州市耕作风沙土养分状况及提高地力对策[J]
.福建农业科技,2016,47(7):64-66.
8
三轮睿太,孙德祥.
土壤环境周围的养分动态系统分析及提高地力对策研究[J]
.地理译报,1994,13(1):42-44.
9
甜糯玉米的施肥管理方法[J]
.甘肃农业,2015,0(7):39-39.
10
张克林,程秀英.
秸杆覆盖的水土保持生态环境效应[J]
.水利科技与经济,2005,11(7):434-435.
被引量:2
现代农业科技
2013年 第24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