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中国科技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6-6,共1页
Forum 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 China
同被引文献6
-
1韩淼.科研机构认证准则的初步研究[J].科学管理研究,1994,12(2):1-5. 被引量:2
-
2解飞厚,卢晓中.高校科研队伍结构的研究[J].科学学研究,1996,14(1):48-51. 被引量:4
-
3中国兵器工业规划研究院课题组.国防科研机构结构调整与改革若干问题的分析与思考[J].国防科技工业,2000(3):19-23. 被引量:2
-
4唐卫东,张波.高校的科研机构及其运行现状分析[J].运筹与管理,1995,4(S1):25-27. 被引量:1
-
5张九庆.院所转制要兼顾创效率与效果[J].中国科技论坛,2001(1):6-7. 被引量:1
-
6张庆阳,王亚光,张沅.公益型科研机构科技投入的调研与分析[J].中国科技论坛,2002(6):55-58. 被引量:3
二级引证文献8
-
1赵捷,孙晓芸.国外国立研究机构薪酬制度的特点及与我国的比较[J].中国科技论坛,2005(6):140-144. 被引量:11
-
2赵捷,孙晓芸.我国科研机构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分析[J].中国软科学,2006(6):82-87. 被引量:2
-
3李新男,孙晓芸,高昌林,吕先志.关于科研事业单位收入分配制度改革问题的研究[J].中国科技论坛,2006(5):38-41. 被引量:10
-
4李方.政府之于科技发展的应然分析——以行政法的角度[J].科教文汇,2007(12X):181-181.
-
5许志峰.当代的大科学观模型与大科学管理体制的构想[J].科学学研究,2009,27(12):1777-1784. 被引量:2
-
6李婷,李猛力,杨晓光,高鹏,张玲玲,徐建辉,黄安强,裴瑞敏,王璐.面向我国国立研究机构的人力资源配置模型研究[J].管理评论,2011,23(4):80-86. 被引量:5
-
7王苗,石海兵.近二十年关于“长征精神”研究期刊文献的统计分析——以1996—2016年CAJD收录文献为样本[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8,36(3):63-67.
-
8杨琳,郭加美,曲云鹏,任鹏,赵耀,于文博,张昊云.公共知识空间与公共文化空间的融合——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融入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探索[J].图书情报工作,2020,64(24):39-47. 被引量:9
-
1张晶.抓住机遇顺利完成企业化转制[J].湖南有色金属,2000,16(3):54-55.
-
2抓住两个创新实现企业化转制[J].中外合资企业,2000(4):47-48.
-
3戴建平.转制中的科研院所人力资源管理问题与对策[J].华东科技,2007(12):51-53.
-
4潘丽萍.企业转制过程中档案工作的变化与思考[J].广州档案,2000(5):16-17.
-
5王依枫.企业转制过程中的启示[J].家具,1998,19(6):48-50.
-
6牛敬三,包海军.在企业转制过程中加强内部审计工作的思考[J].工业审计,2001(3):14-16.
-
7徐永良,秦可德,刘建勋.乡镇企业转制过程中几个问题的思考[J].浙江经专学报,1998(4):36-38.
-
8徐冠华.关于科研院所企业化转制的几个问题[J].中国软科学,1999(7):1-5. 被引量:24
-
9里程.走出改革的认识误区[J].河南科技,2000,19(5):12-13.
-
10翟立新.科研机构企业化转制实践与探索[J].科技与法律,2000(1):8-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