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与传统反腐方式相比,微博反腐具有便捷高效、强威慑力及公众参与热情高等优点,为我国传统反腐提供了有益的补充。由于真假信息难以辨别、谣言传播难以控制、网络实名制尚未建立、司法执法机制并不健全,微博反腐存在着侵犯公职人员隐私权的风险,并通过舆论效应使公众知情权凌驾于公职人员隐私权之上。如何规范微博反腐的运行机制,化解侵权风险,是持续发挥微博有效预防和惩戒腐败功能的关键。这就需要健全微博反腐的行为规则,提高微博反腐的公信力。政府积极引导相关部门作出回应,避免谣言的恶性传播。推行网络实名制与保护网民合法权利相结合,健全责任追究机制。明确社会伦理诉求底线,构建健康文明的网络反腐环境。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与政府治理研究"(项目编号:10ZD&040)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的理论阐释与实践路径研究"(项目编号:12&ZD058)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我国社会公平正义现状测评与改善对策研究"(项目编号:12&ZD060)
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研究"(项目编号:11JZD030)
吉林大学哲学社会科学青年学术骨干支持计划(项目编号:2012FRGG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