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学生创新与实践能力培养探索
被引量: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本文是针对目前高校在培养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学生中所存在的问题,并就问题提出了培养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学生的创新与实践能力的改革方法。该改革方法应以信息处理及科学计算为目的,构建和优化了课程体系,健全了实践环节的教学。
作者
杨利华
万方
詹棠森
机构地区
景德镇陶瓷学院信息工程学院
出处
《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
2013年第21期69-70,共2页
Computer CD Software and Application
基金
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项目:(13YJA760064)
景德镇市社科联及景德镇陶瓷学院教改项目的研究成果
关键词
信息与计算科学
创新
实践
人才培养
分类号
TN91-4 [电子电信—通信与信息系统]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27
参考文献
6
共引文献
21
同被引文献
10
引证文献
2
二级引证文献
1
参考文献
6
1
李放歌.
“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实践教学环节的改革与实践[J]
.价值工程,2011,30(6):274-274.
被引量:2
2
徐建平,蔡昌凤.
环境专业学生创新与实践能力培养[J]
.皖西学院学报,2011,27(1):59-62.
被引量:6
3
包耳,王万雷,康晶,胡红英.
培养工科学生创新能力的探索与实践[J]
.大连民族学院学报,2010,12(3):261-264.
被引量:6
4
韩明,张积林.
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和探索[J]
.科学咨询,2011(4):89-90.
被引量:3
5
郑丽丽,李海东.
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探讨[J]
.科技资讯,2011,9(20):193-193.
被引量:6
6
杨鹏,莫岳平,史旺旺,曹卫.
学生创新和实践能力培养的内容与途径[J]
.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0(5):143-145.
被引量:6
二级参考文献
27
1
欧阳杰,王志欣.
化学化工类本科生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模式探讨[J]
.科技资讯,2008,6(21):134-135.
被引量:18
2
水恒福,姚文锐,吕民.
化工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的研究与实践[J]
.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23(3):19-21.
被引量:9
3
俞锋.
寻求有生命力的大学教育理念[J]
.现代大学教育,2005,21(2):43-46.
被引量:14
4
王章豹,刘光复,吴玉程.
强化工科实践教学 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与创新能力[J]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20(4):1-5.
被引量:65
5
唐晓静.
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J]
.大学数学,2007,23(1):9-12.
被引量:56
6
高胜哲,董宇峰.
加强实践环节研究 促进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建设[J]
.大学数学,2007,23(1):13-15.
被引量:46
7
臧兴兵,赖小莹.
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路径探析[J]
.中国高教研究,2007(3):40-43.
被引量:52
8
国务院.面向二十一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N].光明日报,1999-12-25(1).
被引量:1
9
赵承.希望在于创新[N].光明日报,2009-04-22(1).
被引量:1
10
傅水根 严绍华 张学政 李双寿.金工系列课程对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探讨[J].金工研究,1999,(4).
被引量:3
共引文献
21
1
龚祯.
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方法和途经研究[J]
.江西青年职业学院学报,2013,23(6):22-24.
被引量:2
2
柳峰,徐冬梅,聂恒凯,焦富强.
高分子材料专业实验实训教学改革[J]
.实验室科学,2010,13(3):150-151.
被引量:4
3
徐建平,蔡昌凤.
环境专业学生创新与实践能力培养[J]
.皖西学院学报,2011,27(1):59-62.
被引量:6
4
陈得宝,李峥,杨一军,王江涛.
增强电类专业学生实验实践能力的方法探讨[J]
.淮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32(1):80-82.
5
耿葵花,覃海英,卢翠英,林梅,谢红梅.
强化实验实践环节 培养机械类学生“四种能力”[J]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1,30(7):96-99.
被引量:7
6
徐凤生.
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实践——以德州学院为例[J]
.计算机时代,2012(3):56-58.
被引量:1
7
丁珠玉,樊利,周胜灵.
以科技竞赛为载体培养工科学生创新能力[J]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37(4):205-208.
被引量:76
8
刘伟,王伟,吴昶,郭秀颖,牛蕊.
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实践教学探索与研究[J]
.黑龙江科技信息,2012(26):192-192.
被引量:2
9
林振生,黄银珠.
一般本科院校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人才培养的刍议[J]
.科学咨询,2012(11):104-105.
10
杨静华.
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Java程序设计课程教学改革探索[J]
.科技信息,2012(33).
被引量:3
同被引文献
10
1
詹棠森.
高校数学计算机创新教学初探[J]
.江西教育(管理版)(A),2013(36).
被引量:2
2
胡焱,张庆国.
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社会适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讨[J]
.大学数学,2011,27(3):7-11.
被引量:19
3
唐先红,徐增敏.
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学生实践能力培养方法的研究[J]
.教育教学论坛,2012(37B):255-257.
被引量:4
4
肖强华,宁丹.
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研究[J]
.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4,6(3):72-73.
被引量:5
5
杨利华,詹棠森.
地方高校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学生创新与实践能力培养的研究与探索[J]
.内江科技,2014,35(5):137-137.
被引量:5
6
郝水侠,郭云霞.
大数据时代下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新探索[J]
.江苏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34(2):72-75.
被引量:31
7
郭建如,吴红斌.
地方本科院校转型与人才培养模式变革[J]
.中国高教研究,2017(11):36-42.
被引量:29
8
金祝年,赵曼.
基于“协同创新中心”的应用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究[J]
.黑龙江高教研究,2017,35(11):157-159.
被引量:14
9
卢珍.
基于大数据战略的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建设的探索[J]
.纳税,2018,12(14):163-164.
被引量:3
10
关于《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办学现状与专业建设相关问题的调查报告[J]
.大学数学,2003,19(1):1-5.
被引量:145
引证文献
2
1
周艳秋.
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学生实践能力培养方法的研究[J]
.亚太教育,2016,0(4):234-234.
被引量:1
2
彭永康.
“知识主导,能力驱动”的信息与计算科学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
.中国轻工教育,2019,0(4):65-70.
二级引证文献
1
1
张萌.
浅谈中职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J]
.中华活页文选(高中版),2021(23):141-143.
1
肖莹莹.
普通高校集成电路设计人才培养探索[J]
.劳动保障世界,2015(4X):26-27.
被引量:1
2
刘凤君.
高频UPS存在的问题与技术改革(续)[J]
.UPS应用,2009(11):25-31.
3
刘凤君.
高频UPS存在的问题与技术改革[J]
.UPS应用,2009(10):25-30.
被引量:2
4
雷红,韩建文.
信号与系统及数字信号处理课程教学改革的研究与探讨[J]
.网友世界,2014(11):188-188.
被引量:1
5
温雅敏,龚征.
现代密码学课程的教学探讨[J]
.赣南师范学院学报,2013,34(3):113-115.
被引量:1
6
电子信息类专业就业分析[J]
.中国大学生就业,2006(10):34-35.
7
赵为华,钱峰.
信息理论基础教学实践探究[J]
.高师理科学刊,2008,28(5):37-37.
8
谢四莲,李峰.
以电子竞赛提高大学生创新与实践能力[J]
.发明与创新(大科技),2010(10):37-38.
9
于南翔,陈东义,夏侯士戟.
可穿戴计算技术及其应用的新发展[J]
.数字通信,2012,39(4):13-20.
被引量:37
10
崔英敏.
基于市场需求的高职移动商务关键能力培养探索[J]
.电子商务,2013,14(9):76-77.
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
2013年 第21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