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从文化碰撞与融合看辽西木偶艺术的市场化保护
被引量:
1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对于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辽西木偶艺术而言,文化的碰撞与融合是成就其艺术魅力的重要来源,也是其市场化的重要动力。通过与政府、高等院校以及相关企业的互动协作,辽西木偶在文化碰撞与融合中得以存留了众多鲜明的艺术形象,并有望借助市场化途径得到更好的保护。与高端文化礼品、动画创作以及商品设计领域的结合,将为辽西木偶艺术的市场化生存提供更广阔的空间。
作者
陈蓓蓓
齐靖宁
机构地区
辽宁工业大学艺术设计与建筑学院
保定学院
出处
《大舞台》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253-254,共2页
关键词
文化碰撞与融合
辽西木偶
市场保护
分类号
J827 [艺术—戏剧戏曲]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1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4
引证文献
1
二级引证文献
0
参考文献
1
1
杜一明.
辽西木偶 民间的艺术瑰宝[J]
.今日辽宁,2009(2):55-57.
被引量:1
同被引文献
4
1
陈晓萍.
泉州和漳州木偶造型的异同分析[J]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3):145-147.
被引量:3
2
邹本涛.
辽西走廊文化特质探察[J]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28(5):119-122.
被引量:11
3
陈晓萍.
试论泉州木偶造型地域风格之形成[J]
.泉州师范学院学报,2008,26(5):42-45.
被引量:4
4
陈支平.
闽南文化的历史构成及其基本特质[J]
.闽台文化研究,2014(1):27-43.
被引量:22
引证文献
1
1
陈斯州,段齐骏.
泉州和辽西两地木偶的异同点分析[J]
.文艺生活(下旬刊),2015,0(11):133-134.
1
李秀芝.
中国元素和美国文化的碰撞与融合——以电影《花木兰》为例[J]
.品牌(理论月刊),2015(1):134-134.
2
刘萍.
多元文化背景下的文化碰撞与融合——电影《刮痧》中的主要人物话语分析[J]
.作家,2011(20):205-206.
3
苏雨虹.
外来文化艺术对中国美术的碰撞与融合[J]
.文艺生活(下旬刊),2014,0(7):29-29.
4
王乃华.
烽烟滚滚看“英雄”——论《英雄》的市场化生存[J]
.戏剧丛刊,2003(2):61-62.
5
雷晓宇.
姜文下山[J]
.东方企业家,2010(12):38-50.
6
黄琳.
《刮痧》:中西方文化的碰撞与融合[J]
.电影文学,2008(17):79-79.
被引量:1
7
张慧瑜.
文艺生态的变迁——当下中国电影的叙事问题[J]
.艺术广角,2016(5):30-37.
被引量:4
8
王魏.
从《花木兰》到《功夫熊猫》——试析中西文化的碰撞与融合[J]
.电影评介,2008(19):46-47.
被引量:12
9
靳敏平.
油画创作中的自我情感表达[J]
.芒种(下半月),2015,0(8):143-144.
被引量:3
10
赵艳.
西方流行舞蹈的“中国化”生态模式[J]
.北京舞蹈学院学报,2012(3):56-60.
被引量:3
大舞台
2013年 第11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