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互联网博弈的中国议题 被引量:7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脱胎于冷战时期国防需求的互联网,在几十年间快速经历了大型机、个人电脑和移动终端交替主导的时代,无论是作为信息基础设施还是数字公共空间,它的样貌甚至内涵,都发生了惊人的改变。起初是大型机构的机器之间串并成网,将海量信息数字化以门户形态呈现;后来发展出各种社区,部分活跃用户积极参与了内容创造,分享表达;
作者 李永刚
出处 《文化纵横》 2013年第6期45-51,共7页
  • 相关文献

同被引文献44

  • 1钟瑛.我国互联网管理模式及其特征[J].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8(2):31-35. 被引量:49
  • 2《毛泽东文集》(第8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109页. 被引量:21
  • 3[美]李普曼.《公众舆论》,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被引量:4
  • 4[美]托克维尔.《论美国的民主》[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8年.第362页. 被引量:5
  • 5[德]哈贝马斯 刘北成 曹卫东译.《合法性危机》[M].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第128页. 被引量:11
  • 6刘小枫.现代性社会理论绪论[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1998.19. 被引量:244
  • 7勒庞.乌合之众[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0. 被引量:7
  • 8贝克,等.自反性现代化[M].赵文书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1. 被引量:15
  • 9贝克.世界风险社会[M].吴英姿,孙淑敏,译.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4. 被引量:21
  • 10康罗·洛伦兹,王守珍,吴月娇.攻击与人性[M].北京:作家出版社,1987:124. 被引量:7

引证文献7

二级引证文献16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