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浅析《牡丹亭》旦角妆面的视觉符号意义及美学特征 被引量:6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昆曲被誉为"百戏之祖",是中国最古老,也是艺术上最成熟、影响最深远的剧种之一。昆曲中的人物的造型程式以其独特的装饰美在中国艺术中具有不可忽视的地位,其本身就具有独立的审美价值。本文以《牡丹亭》为例,探讨旦角妆面的视觉符号意义及美学特征。
作者 汤晓颖 谢瑆
出处 《包装世界》 2013年第6期108-109,共2页 Packaging World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8

  • 1白先勇.传统文化与古典戏曲.湖北教育出版社,2004. 被引量:1
  • 2白先勇.姹紫嫣红开遍《牡丹亭》四百年青春之梦.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被引量:1
  • 3施旭升著..中国戏曲审美文化论[M].北京: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2:402.
  • 4栾冠桦著..角色符号 中国戏曲脸谱[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5:228.
  • 5郑传寅.传统文化与古典戏曲.湖南人民出版社,2005. 被引量:1
  • 6孟昭毅.东方戏剧羡学.经济日报出版社,1997. 被引量:1
  • 7邱紫华..东方艺术与美学[M],2004.
  • 8朱琳著..昆曲与江南社会生活[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300.

同被引文献17

引证文献6

二级引证文献3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