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中观村IT产业集群现状分析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我国IT产业集群呈现东、中、西部不均衡发展,大多集中在东中部城市,如北京、东莞、深圳、惠州、昆山、上海、苏州、浙江、天津等地.本文对中关村IT产业集群在创新资源、园区规划、政府政策和其他等几个方面进行分析,以期为建设IT产业集群提供新思路.
作者
秦琪
机构地区
重庆交通大学管理学院
出处
《商情》
2013年第46期48-48,91,共2页
关键词
中观村
IT产业
产业集群
分类号
F062.9 [经济管理—政治经济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4
参考文献
3
共引文献
53
同被引文献
0
引证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参考文献
3
1
杨建华.
中关村将打造2~3个世界范围内有技术主导权的产业集群[J]
.信息技术与标准化,2012(1):9-9.
被引量:1
2
傅首清.
区域创新网络与科技产业生态环境互动机制研究——以中关村海淀科技园区为例[J]
.管理世界,2010,26(6):8-13.
被引量:54
3
蔡德智..高技术产业园区的国际比较 ——以美国硅谷、台湾新竹和北京中关村为例[D].贵州财经大学,2012:
二级参考文献
4
1
Cooke, P., Morgan, K., 1994, "The Creative Milieu: a Regional Perspective on Innovation", in: Dodgson, M., Rothwell, M. (eds.), The Handbook of lndustrial Innovation, Edward, Elgar, Aldershot.
被引量:1
2
中关村科技园海淀园管委会.《2007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蓝皮书》,《研究报告》,2007年12月.
被引量:1
3
中关村科技园海淀园管委会.《做优做强中关村科技园区海淀园》,《研究报告》,2008年4月30日.
被引量:1
4
戴卫.《营造科技园区产业发展生态环境》,中关村科技园网站,2002年5月29日.
被引量:1
共引文献
53
1
刘雷.
科技园区功能发展与区域创新环境的关联分析——以中关村科技园区为例[J]
.黄河文明与可持续发展,2021(2):66-77.
2
汪艳霞,钟书华.
科技园区企业“孵化-加速”耦合对接对策研究[J]
.科技进步与对策,2014,31(16):71-75.
被引量:4
3
陈斌.
交叉网络外部性作用下的科技产业园发展及定价机制再研究[J]
.科学决策,2014(4):58-69.
被引量:1
4
尹博.
产业创新与创新网络研究综述[J]
.时代经贸,2012,10(6):167-167.
5
肖勇军,崔晓云.
基于生态位理论的科技园区创业环境模糊综合评价[J]
.矿冶工程,2012,32(2):122-126.
被引量:4
6
孙玉涛.
基于“边界—对象”的技术创新网络研究文献进一步述评[J]
.研究与发展管理,2013,25(3):74-82.
被引量:4
7
吕富彪.
论区域产业核心竞争力对技术创新的需求[J]
.科学管理研究,2013,31(3):82-85.
被引量:1
8
于明洁,郭鹏,张果.
区域创新网络结构对区域创新效率的影响研究[J]
.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13,34(8):56-63.
被引量:59
9
解佳龙,胡树华.
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四力”甄选体系与应用[J]
.科学学研究,2013,31(9):1412-1421.
被引量:25
10
解佳龙,胡树华.
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甄选体系设计与应用[J]
.中国软科学,2013(8):67-79.
被引量:28
<
1
2
3
4
5
6
>
1
刘彬,陈圻,王志华.
长江三角洲地区IT产业集群内比较优势分析[J]
.统计与决策,2006,22(5):80-82.
被引量:2
2
严绿英.
东莞IT产业集群现状分析[J]
.特区经济,2009(12):45-46.
被引量:1
3
史亚东.
产业集群、集聚经济与FDI相关关系研究述评[J]
.现代乡镇,2008(6):37-39.
被引量:1
4
任家华,王成璋.
基于全球价值链的高新技术产业集群转型升级[J]
.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5,26(1):118-121.
被引量:26
5
周密.
我国IT云经济的发展现状及安全保障[J]
.中国科技投资,2014(A02):388-388.
6
曹群.
东莞IT产业集群的可持续发展对策探析[J]
.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3):44-46.
被引量:3
7
叶勇.
华东IT产业集群分析[J]
.安徽农业科学,2005,33(11):2182-2184.
被引量:4
8
孙丕恕.
危机,也是企业走向强大的机会[J]
.程序员,2009(1):10-10.
9
葛伟民,徐翔.
三大IT产业集群区及产业链比较研究(下)[J]
.网络与信息,2006,20(9):5-9.
10
曹群.
基于产业集群的可持续发展研究——以东莞IT产业集群为例[J]
.商业研究,2005(6):89-91.
被引量:1
<
1
2
>
商情
2013年 第46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李生才
胡良平
安莹
王亚军
王蓉华
笑蕾
徐晓岭
黄平
张放
相关机构
上海师范大学数理学院
南京大学信息管理学院
武汉大学信息管理学院
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商务信息学院
同济大学土木工程学院
相关主题
统计分析
微信扫一扫:分享
微信里点“发现”,扫一下
二维码便可将本文分享至朋友圈。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