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中国高等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3期14-16,共3页
China Higher Education
同被引文献36
-
1王全林.美国大学生资助指导思想的嬗变及其借鉴[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3,24(2):59-61. 被引量:7
-
2靳希斌,王松涛.学生资助国际经验及对我国的启示[J].教育研究,1995,16(7):66-71. 被引量:9
-
3李庆豪,沈红.我国大学生资助政策的优化与重构[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4,25(3):84-89. 被引量:41
-
4邬大光.高等教育大众化的理论内涵和概念解析[J].教育研究,2004,25(9):20-24. 被引量:56
-
5董浩,王桂荣.高校资助政策有关问题探究[J].河北工业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3,18(1):30-32. 被引量:5
-
6孙涛.试论高等教育成本分担与我国的学生资助[J].武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4(4):33-36. 被引量:4
-
7鞠庭英.我国高校贫困生资助体系问题及对策研究[J].理论与改革,2006(4):111-113. 被引量:20
-
8[4]赵建忠.高等学校的学生贷款--国际比较研究[M].四川教育出版社,1996.10. 被引量:1
-
9钟真真.建立和完善市场经济信用制度[N].人民日报,2003-11-15(5). 被引量:3
-
10罗国杰.论诚实守信[N].中国教育报,2003—11—05. 被引量:9
引证文献9
-
1廖艳琳,杨晓明.基于风险与收益对称的国家助学贷款政策再完善[J].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7(1):76-79. 被引量:3
-
2王立民.完善我国高校大学生资助体系的构想[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6(2):60-61. 被引量:4
-
3孙秋平.温室蔬菜苗期病虫害防治技术[J].山东农药信息,2006(3):34-34.
-
4以人为本 创新创优 提供优质服务[J].中国房地产,2006(11).
-
5刘朝武.高等教育大众化视阈下贫困生资助政策的反思与重构[J].继续教育研究,2009(12):77-80. 被引量:7
-
6刘乐山.关于进一步发展助学贷款的思考[J].教育与经济,2002,18(3):39-42. 被引量:8
-
7王守军.我国助学贷款的现状及发展建议[J].现代教育科学(高教研究),2002(1):26-29. 被引量:8
-
8杨文彬.国家助学贷款在保山师专的实践与思考[J].保山师专学报,2002,21(3):81-83.
-
9霍爱玲,霍爱玲.国家助学贷款的风险与防范[J].西安财经学院学报,2004,17(1):91-93. 被引量:7
二级引证文献37
-
1赵素云,李建英.国家助学贷款制度的困境分析[J].河北经贸大学学报,2005,26(4):46-48. 被引量:8
-
2田雪平,刘文娟.利益主体视角下的国家助学贷款困境分析[J].内蒙古财经学院学报(综合版),2008,6(1):12-15. 被引量:1
-
3张玫.国家助学贷款难的诚信思考[J].消费导刊,2008,0(18):227-228.
-
4戚谢美,管晓怡.国家助学贷款的政策学分析[J].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34(4):14-22. 被引量:17
-
5董建英,梁彦.关于进一步完善我国国家助学贷款的思考[J].生产力研究,2005(3):53-54. 被引量:1
-
6谭忠真,邹东涛,皮修平.社会生产力是制度的生产函数(上)——社会生产力是人的集成创造力的运作体系[J].生产力研究,2005(3):78-81. 被引量:3
-
7张风云.国家助学贷款风险之解[J].社会科学论坛(学术研究卷),2005(11):72-75.
-
8邢凯,杨文选.国家助学贷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广东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5(4):12-15. 被引量:1
-
9步淑段,林瑜,王云祥.大学生国家助学贷款方案设计[J].当代经济管理,2005,27(6):151-158.
-
10王敏.我国国家助学制度的问题分析与财政对策选择[J].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06(1):19-23. 被引量: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