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东方学与中国文化身份建构 被引量:3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萨义德的《东方学》对文化霸权进行了批判。历史上的中国形象一直以来受到西方权力话语的支配,而在全球化的今天,隐伏的东方学依然对中国的国际形象产生着负面影响。中国应该掌握话语的主动权,书写自己的文化身份,但这并不意味着诉诸于民族主义、大中华主义等。中国应直面自己的现实问题,构建一套合适的话语体系,在文化多元并存的基础上,塑造具有自己特色的文化身份,达致"和而不同"。
作者 王惠萍
出处 《社会科学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138-140,共3页 Social Scientist
基金 2011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批准号:11YJC740101)的阶段性成果之一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13

  • 1萨义德.东方学[M].王字根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3. 被引量:5
  • 2范存忠著..中国文化在启蒙时期的英国[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1:216.
  • 3夏瑞春编.陈爱政等译.德国思想家论中国[C].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1995. 被引量:1
  • 4周宁.永远的乌托邦0西方的中国形象[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2. 被引量:1
  • 5乔舒亚·库珀·雷默等著.沈晓雷等译.中国形象:外国学者眼里的中国[C].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 被引量:1
  • 6张裕禾,钱林森.关于文化身份的对话[A].跨文化对话(9)[C].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2002.71. 被引量:7
  • 7王岳川著..后殖民主义与新历史主义文论[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99:244.
  • 8曹顺庆,李思屈.重建中国文论话语的基本路径及其方法[J].文艺研究,1996(2):12-21. 被引量:111
  • 9张法,张颐武,王一川.从“现代性”到“中华性”——新知识型的探寻[J].文艺争鸣,1994(2):10-20. 被引量:178
  • 10宋国诚.后殖民理论在中国:理论旅行及其中国化[J].中国大陆研究,2000(10):30-36. 被引量:1

共引文献516

同被引文献23

引证文献3

二级引证文献2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