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农业经济》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1期17-18,共2页
同被引文献32
-
1吴曙雯,王人潮,程家安,黄明祥.农业决策咨询信息网络化特征的分析研究[J].石河子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2(1):75-78. 被引量:4
-
2刘生龙,胡鞍钢.基础设施的外部性在中国的检验:1988—2007[J].经济研究,2010,45(3):4-15. 被引量:540
-
3金之庆.作物模拟的发展趋势及应用前景[J].世界农业,1999(6):26-28. 被引量:5
-
4郑业鲁.现代信息技术及其在农业上的应用[J].广东农业科学,1999,26(6):43-45. 被引量:19
-
5杨文谟.农业信息网络建设之我见[J].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00(1):22-22. 被引量:5
-
6陈诗一.中国各地区低碳经济转型进程评估[J].经济研究,2012,47(8):32-44. 被引量:173
-
7贾善刚.我国西部农业科技信息网络系统发展策略[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00,21(4):47-50. 被引量:9
-
8陈启斐,刘志彪.生产性服务进口对我国制造业技术进步的实证分析[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14,31(3):74-88. 被引量:97
-
9李谷成.中国农业的绿色生产率革命:1978—2008年[J].经济学(季刊),2014,13(1):537-558. 被引量:260
-
10王人潮,黄敬峰,史舟.信息技术在农业中的应用及其发展战略[J].浙江农业学报,2001,13(1):1-7. 被引量:12
引证文献4
-
1王厚淳,王兴宇,熊丽.互联网环境下市场营销决策支持系统的探讨[J].中国管理信息化(综合版),2007,10(6):26-27. 被引量:2
-
2陈昌尧,陈足青,汤静静.阜宁县“互联网+农业”经济发展探析[J].现代农业科技,2019,0(16):250-250. 被引量:2
-
3吴捷,成忠厚,黄小勇.“互联网+”驱动传统农业创新发展的效应研究[J].江西社会科学,2021,41(8):37-49. 被引量:9
-
4龚绍琦,金卫斌,李敏.浅析我国农业信息网络化发展[J].江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3(1):90-93.
二级引证文献13
-
1麦志辉.互联网技术下关系营销实现模式[J].现代商贸工业,2015,36(19):54-56.
-
2雷蕾.试析电子商务与市场营销的联系和促进作用[J].电子制作,2013,21(12X):79-79.
-
3冯立建,王涛.互联网推动农业生产与销售[J].农村实用技术,2019,0(10):71-71. 被引量:1
-
4郭斌.浅谈呼图壁县数字农业发展现状[J].新疆农业科技,2021(4):16-17. 被引量:1
-
5张帆.大学生“互联网+”素养的内涵分析与框架建构[J].创新与创业教育,2022,13(3):22-28.
-
6高洪岩,秦涛.农业创新发展对改善农村环境问题的系列探讨[J].河南农业,2022(23):56-58.
-
7李本庆,周清香,岳宏志.数字乡村建设对产业兴旺影响的实证检验[J].统计与决策,2022(17):5-10. 被引量:55
-
8梁琳.数字经济促进农业现代化发展路径研究[J].经济纵横,2022(9):113-120. 被引量:97
-
9黄瑶,李佳.农业产业创新链构建:实质、依托与模式[J].经济纵横,2022(10):89-95. 被引量:8
-
10赵春玲.“互联网+”时代推动农业经济发展的措施探讨[J].山西农经,2022(21):80-82. 被引量:2
-
1秦永锋.新形势下我国农业经济发展的问题研究[J].山西农经,2015(10):46-46.
-
2戴双兴.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J].江西农业经济,2001(5):25-26.
-
3薛亮.农业部发展计划司薛亮撰文指出:西部大开发: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要有新思路[J].华夏星火,2000(11):29-29.
-
4曹积仁.农业怎样才能走向市场[J].成人教育,1993,13(8):30-31.
-
5孙明辉.论新形势下发展农业经济的有效途径[J].中国经贸,2016,0(24):124-124.
-
6李玉芬,李秀梅.创新是解决河北“三农”问题的关键[J].经济论坛,2002(11):46-47.
-
7打造泰州现代农业[J].江苏经济,2003(1):50-50.
-
8刘汉光.加快牧业发展步伐 促进农业经济全面增长:我县经济增长点之浅见[J].丽水农业科技,1998(2):25-27.
-
9龚富祥.积极探索“订单农业”坚持走“优质、稳定、高效”之路[J].重庆思想政治工作,2002(4):14-16.
-
10钱剑林.试论农产品加工与农业产业化[J].新企业,2002(4):4-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