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1972年公约框架下的文化遗产保护实践从OUV标准6、原真性、主位观三个方面推动了保护视角的转变:使人们从关注物质遗产的客观存在转向了"如何审视文化遗产";文化遗产的主位观则推动人们深入思考保护文化遗产的多种原因;基于不同文化脉络的"原真性"观念凸显了文化多样性视角下的地方文化脉络的重要性,继而把传统文化和民俗视为文化遗产,注重非物质文化遗产所在社区、群体的权益逐渐成为社会共识,亦即2003年公约非遗保护的核心。透过1972年公约和2003年公约的区别和联系,我们可清楚看到文化遗产保护价值观的变化、传递和反思。
出处
《文化遗产》
CSSCI
2013年第3期23-29,共7页
Cultural Heritage
基金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非物质文化遗产学学科化研究"(项目编号:08JJD840195)
教育部课题"门巴族
珞巴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及旅游开发研究"(项目编号:12XZJC850002)的阶段性成果之一